■本报记者 张鹏
同学聚会、走亲访友、外出旅游、通宵打麻将玩游戏……热闹欢乐的朋友圈还没发完,睡到自然醒的状态还没享受够,春节假期就这样匆匆结束,许多人不禁感叹道:“真是光阴似箭。”
每每遇到长假期,人们的生活规律就会被打乱,假日的闲暇与平时紧张的工作形成了巨大反差;而假期一过,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便会出现各种不适,感觉身体被“掏空”了一样,这种症状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如今,春节长假结束已近一周,回家过年、外出旅游的人陆续回到工作岗位,此时也正是节后综合征的爆发期。如何调节才能让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尽快过去,对于深受困扰的上班族来说极为迫切。
何为节后综合征
北京市隆福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章晓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如在节后一周左右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
章晓君进一步解释道:“平时人们一周5天的辛勤工作,把与工作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置之度外,就算周末休息两天,也无法完全彻底地放松下来。而黄金周长假则不同,7天的假期令人将工作、学习的烦恼和疲劳抛到九霄云外,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假日生活。然而与此同时,日常建立起的‘动力定型’也被破坏。等到假期过后,人们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即必须恢复‘动力定型’,这就容易使人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感,即所谓的节后综合征。”
两个因素致不良症状发生
据章晓君介绍,节后综合征并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指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究其原因,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
长假期间,很多人打乱了日常的睡眠、饮食规律,从而影响到人体长期形成的生物钟。章晓君告诉记者,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生物钟的支配下进行的,一旦正常运转的生物钟被打乱,就会引起体内翻江倒海般的变化,导致大脑节律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内分泌改变,进而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章晓君认为,从生理因素来看,熬夜是假日综合征的罪魁祸首之一,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春节长假过的几乎都是昼夜颠倒的生活。“熬夜会造成人体机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精神萎靡、上火、便秘、油脂分泌过剩。无规律的饮食则容易造成营养搭配不均,使身体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转。”
从心理层面上讲,导致节后综合征的原因应归结为心理失调。一些年轻上班族感叹道:“虽然7天假期不算短,但刚适应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就又要回到紧张的快节奏中,又是各种不适应,于是上班前一天的晚上开始心神不宁,难以入睡。”还有一些人,由于之前工作压力过大,或不想去面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产生了恐惧上班的逃避心理。这些人担心的不是上班本身,而是要面对的工作或人际关系。除了上班族外,老人也可能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则可能无法安下心来专注学习。
专家表示,综合来看,出现上述不良症状的原因是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快速转换角色,适应新环境。
调节须多方入手
采访中,章晓君对记者表示,治疗节后综合征没有灵丹妙药,首先要做的就是“收心”,改善假期里的懒散作风;其次,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工作,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从而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除了心理上的调节外,章晓君认为,人们还需要做一些生理调整,以尽快恢复被打乱的生物钟。具体措施就是调整作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以保证足够的睡眠。如果晚上难以入睡,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或者按摩脚心,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也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头部、散步、听轻音乐等方式来让大脑放松。
加强运动是有效化解节后综合征的好办法。北京私体动能体能训练中心培训部主管马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假期中人们大多饮食油腻又缺乏运动,容易出现肌肉松弛、关节僵硬、心肺功能下降、代谢率低等情况,多做运动可有效消除这些症状,例如跑步、登山、散步、打球、放风筝、钓鱼、打太极拳等。当下立春节气刚过,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将逐渐增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不仅有助于提高生理机能和健康水平,也有利于调节情绪。
除了运动外,饮食调节也十分重要。春节期间人们大多摄入了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这会加重肠胃负荷,导致消化不良,所以节后一定要让自己的肠胃好好休息,控制饮食,养胃清肠,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它们不仅能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排除动物蛋白在体内代谢后所产生的物质,使身体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