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厂商相继停产 3D电视已死?
作者:泰美


  3D电影在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但谁又能想到如今3D电视却走上了灭绝之路。那个曾在2010年被视为中高端电视标配的3D功能,如今却面临被“雪藏”的尴尬。明明都是3D,却如此殊途,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继2013年VIZIO放弃3D电视、2016年三星停产3D电视之后,在CES2017上,LG、索尼、夏普,乃至所有的国产电视厂商,其新品都纷纷取缔了3D功能,共同默认了3D电视的消亡。
  当外界以为3D功能会慢慢沦为高端电视的附属价值时,没想到它却被摒弃得如此果断。
  反观3D电影,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3D电影的第一次商业化运作,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公映的胶片3D黑白电影《爱情的力量》;但是让3D电影广为人知的却是2009年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紧接着电视厂商抓住这一新的卖点,使得3D电视迎来了一次井喷式的爆发。
  2011年的裸眼3D技术让3D电视到达了高潮,大量的厂商在当年的CES上推出全高清3D概念产品,三星80%的液晶电视都具备3D功能,索尼、松下、夏普都发布了多个系列的3D电视。时过境迁,去年3D电视在产业销售额中只占到了8%,甚至包括3D蓝光播放器也下降至11%。
  3D电视为何日渐萧条?概括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止步不前,二是内容极度稀缺。
  虽然从2010就出现了3D电视,但6年的发展带来实质进步的却是分辨率、色彩这些关乎画质的元素,而无论是主动快门式3D、偏振式3D还是裸眼3D,受限于成本,都没能在用户体验上带来革命性创新。厂商不断炒作3D电视的目的也非常明确:竞争激烈、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彩电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的概念、技术,才能持续博得关注,维持生存。
  相比于3D电视成本限制导致的技术止步,内容的乏善可陈才是其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3D电视起初非常抢眼,因为卖场的演示片为消费者制造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当消费者买回家的时候却发现,3D片源少得可怜,能找到的也是一些陈词滥调的纪录片、动画片和有限的3D电影,而很少有3D电视直播。
  被业界最为看好的体育赛事3D转播,奥运和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也一直都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如今很多电视台都将重点转换为4K、8K转播,以及VR转播。
  内容的缺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3D内容的制作成本颇高,运营商找不到一个很好的产业模式,高额的费用又找不到承担者。所以内容供应商想尽办法投机取巧,运用低成本的计算机2D转3D技术来生成3D内容。可是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又更深地破坏了消费者的体验,导致消费者更不愿意使用3D功能了。
(泰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数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厂商相继停产 3D电视已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