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合资涌入 自主新能源车面临挑战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片


    

图一:郝军/摄

图二:特斯拉。 吴博峰/摄

■本报记者 吴博峰
  刚刚过去的2016年,可以说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绽放异彩的一年。
  这一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增速明显高于合资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九成以上,几乎成了自主品牌一枝独秀的舞台。
  放眼望去,在汽车市场中能以如此明显的优势领先于合资品牌的情况,非新能源车领域莫属。
  然而,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终止时间越来越近,自主车企将面临红利退去的严峻问题。
自主新能源车优势明显
  现在,一提及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最先想到的很有可能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等诸多热销车型。
  的确,由于自主品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依靠价格上的优势和丰富的车型多样性,迅速占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16年,占据新能源车销量前十名的车型全部来自自主品牌,大多数为小型和微型电动车,如北汽EU、云100、奇瑞EQ、众泰E200、知豆D1等车型,2016年销量均在1万辆到两万辆之间不等。
  分企业来看,比亚迪汽车一举成为2016年国内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上的最大赢家,旗下三款车型:e5、e6、秦EV在2016年共销售了4.69万辆,占据了该细分市场近20%的市场份额。
  在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上,仅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众泰三家车企就占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
  2014年以来,比亚迪、荣威、江淮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汽车接连投放市场,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汽车的阵营,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
  “在补贴和各项政策的刺激下,无疑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起着很大的刺激作用,这对于在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而言十分重要。”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道。
  在各项政策刺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
  根据目前市场推广热度测算,中汽协此前预计今年会完成70万辆产销目标,这意味着在未来的10个月,各大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将有近6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饕餮大餐”可食,值得期待。
  3月1日,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包括40家企业的201个车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36款。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型加入进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打消,这对于现阶段占据主导地位的自主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贴红利不可持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销量和利润,采用一些在规则范围内的策略本无可厚非,但若以自身未来发展的前途为代价则不可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政策补贴并不会永久存在,而将是逐年递减并最终会退出,自主品牌车企单纯靠享受政策红利维持企业发展只能是一时之计。
  不仅如此,在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的背后,产品质量方面却没能体现出与发展地位相符的水平。
  2016年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水平75分,低于燃油汽车满意度。其中,品牌形象、感知质量和性价比得分与燃油车均有较大差距。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抱怨率为22.6%,比燃油汽车高8.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事实上,近些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缺少竞争对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补贴政策“无视”合资品牌。
  众所周知,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虽然没有打着“保护自主品牌”的旗号,但实际上政策出台目的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无需具体计算,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一辆车最高便宜8万至10万元的优惠,显然彼时政策更加倾向于众多自主品牌车型。
  今非昔比,如果换做是几年前,自主品牌车企或许还不必为此着急,因为当时的新能源市场除了自主品牌车型外,鲜有其他合资品牌车型加入竞争。
  可是,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新能源车逐渐度过了试水期,合资品牌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合资新能源车型也不断涌入。
  随着合资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被合资逐渐抢占,并随着合资产品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遭遇严峻挑战已不可避免。
合资品牌之“狼”真的来了
  去年年底,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分别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其中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
  此举标志着国家落实补贴政策“退坡”,这项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的阶段。
  在新能源政策变化之下,新能源补贴制度“普惠制”转向优胜劣汰,合资企业有望享受到与自主品牌平等的补贴待遇。
  实际上,目前自主品牌产品已不再“独享”官方新能源蛋糕。此前,特斯拉、宝马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已开始进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能源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分析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有必要更加重视新能源产品和技术。
  而今,以大众、通用、丰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为现阶段赚得盆满钵盈的自主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
  未来,已经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地位的自主品牌,是否会重蹈传统燃油车领域的覆辙,被合资品牌所碾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合资品牌无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产品方面较自主品牌都有一定优势。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的自主品牌,面对合资品牌的猛烈攻击,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
  当三年后补贴政策陆续退出后,一直呈高速增长势头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必会进入到一个深度调整周期,而这又给新能源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欣喜的是,有些自主品牌车企并没有“躺”在政策上睡大觉,而是选择苦练内功,夯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比亚迪刚刚发布的秦100和唐100均搭载了比亚迪高密度高安全性电池,纯电模式下的纯电续航里程高达100公里,甚至长于很多纯电动车,一举刷新了全球插电混动汽车记录。
  无独有偶,广汽集团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开发采取分阶段推进方式,目前已完成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的研发。下一步,广汽集团为支撑未来车辆的无人、清洁行驶,正在探索搭建新能源无人驾驶汽车“能量云”平台。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12 版:中国汽车消费市场3·15年度报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合资涌入 自主新能源车面临挑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