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和龙市城郊的热电厂在浓烟中若隐若现。
图二:城中小河内随处可见垃圾。
■本报记者 李洪涛 文/摄
日前,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推选的“2017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围城市候选名单正式公示,吉林省和龙市榜上有名。然而,有部分市民和游客向《中国消费者报》吉林记者站反映,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和龙市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深呼吸小城”的创建。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赶赴和龙市调查。
环境问题“一箩筐”
3月28日14时许,记者驾车从龙井市方向沿202省道前往和龙市,行驶至距和龙市区约15公里的西古城时,看到公路南侧的一片玉米地浓烟滚滚,两名农民正在地里焚烧秸秆,方圆几公里被烟雾笼罩。记者驾车继续前行,一路上看到土山村等地都有人在焚烧秸秆,越是接近市区情况越严重。行至市郊和龙热电厂时,记者看到附近的田地里正在焚烧秸秆,现场浓烟蔽日,不远处热电厂高耸的烟囱和市区的楼房,隐约可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令人呼吸不畅,嗓子干痒。
在热电厂门前的公路上,记者遇到来自长春的游客李先生和黄先生,他们都戴着口罩。李先生和黄先生是自驾游爱好者,打算取道和龙市,游玩一天后前往二道白河(长白山)。李先生说:“这里的空气太差了,焚烧秸秆没有人来管,我们很失望,不打算在这里玩了,准备直接去长白山。”
记者看到,和龙市水利局门前有一条小河,呈东西流向贯穿大半个城区,河道内随处可见垃圾,河水发绿变臭,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几位附近的居民表示,这条小河的污染十分严重。
3月29日傍晚及30日上午,记者在和龙市城区走访时发现,和龙市人民医院、和龙市百货大楼均有锅炉房在作业,烟囱冒出股股黑烟。城区主要街道比较洁净,胡同内的居民区却垃圾堆积。
市民王女士说:“和龙市城区还存在噪音污染问题,人民南大街是城区的一条主要繁华街路,两侧商家门前摆放大音箱揽客,有几十个大音箱,高频播放时声音震天,路人纷纷掩耳绕行。”
环保意识淡薄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对树木、花草喷洒剧毒、高毒农药,或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3月29日上午,针对和龙市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来到和龙市环保局。记者介绍了实地走访的情况后,该局局长曹云拒绝了采访,对记者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表态。随后,在和龙市旅游局,记者也碰了钉子。和龙市旅游局金局长说:“治理环境污染是环保局的事。”记者表示,创建“深呼吸小城”的目的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金局长坚称此事与旅游局无关。
4月15日,和龙市宣传部负责人回函记者称“感谢媒体对该市创建‘深呼吸小城’的监督与支持”。
环保责任要落实
吉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刘亚军表示,所谓“深呼吸”,就是要求空气质量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让来自八方的游客感到舒心。“深呼吸小城”的评价标准,就是指空气比较新鲜、适于“避霾旅游”的县域、县级市,也包括部分大中城市城区、郊区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功能与产业片区。在评价指标“五高一低”中,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推动力度较高、全境范围灰霾灾害天气影响较低,是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晓群表示,为了保证“深呼吸小城”评选评价活动的严肃性、科学性、公正性,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门成立了由学会国土、环保、林业、气候、气象、住建、旅游、农业以及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中国深呼吸小城专家委员会。在百姓翘首期盼成功创建“深呼吸小城”,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氛围下,和龙市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有违民意,也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回避存在的环保问题,加大整治力度,让空气质量达到“深呼吸”的要求。《中国消费者报》将继续对此事予以关注。
记者手记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起并主办“深呼吸小城”评选评价活动,目的在于评出先进、评出榜样、总结经验、推广全国,从而推动全国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推动国土资源科学配置,推动节能减排,逐步从根本上治理雾霾,改变城市百姓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吉林省和龙市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严加治理,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深呼吸小城”的荣誉和责任,才能不忘初心,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为八方游客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