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建立网络传销个案监测风险指数
重庆市工商局运用大数据提升打传规直工作效能
作者:宋大荣


    ■宋大荣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建立健全打击传销联席会议机制,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工商公安为主、部门配合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打传工作格局,并积极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消费维权社会协同共治新机制。一方面全面强化直销企业退换货制度落实,着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一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强化打击传销,查处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传销大要案件,有力震慑了传销分子,维护了经济社会市场秩序。
运用大数据
提升办案水平
  作为国家工商总局确定的全国网络传销监测查处试点单位,重庆市工商局创新思路,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网络传销发现和查处水平。
  据了解,全国网络传销监测平台主要包括区域态势、传销个案、风险指数、分析研判和案源流转五个模块。通过建立传销行为特征识别和要素分析模型,实时掌握全国网络传销态势、个案情况,实现信息收集、智能分析、深度挖掘、风险预警、案源移送等功能。同时,为辅助工商部门监管决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重庆市工商局探索建立网络传销个案监测风险指数。主要通过提取涉及传销的主要因素、指标,将其量化并代入已建成的数学模型实现数据化,以此来评估传销个案的危害程度。依据个案风险指数最终得分,采取一般关注、重点关注、预警、及时打击等不同措施,实现网络传销风险防范和精准打击。
  平台建成以来,共监测到传销主体402个、官方网站769个,向国家工商总局上报网络传销监测报告8期、专报18期。其中,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部署,重点监测了“所罗门”网络传销组织。另外,还监测发现了“唯宝汇”“互联宝宝”“YBI”“天匠”“匀加速(匀易天下)”和“香港中炎复利”等网络传销组织。
  2014年5月,重庆市工商局还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子证据取证实验室——重庆智信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所,并取得了司法鉴定资质,可实现存储介质鉴定分析、数据恢复、加密文件内容解析和互联网证据固定等四大功能,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报告,为查办网络传销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督促企业
落实退换货制度
  据了解,重庆市直销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健康和平稳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在渝设立的直销企业两家,在渝设置分支机构的直销企业共有26家,其中在重庆获得直销许可的分支机构12家,直销服务网点235个,经销商4030户,直销从业人员56967人,2016年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8.1%,直销市场总体规范有序。
  重庆市工商局积极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消费维权社会协同共治新机制,全面强化直销企业退换货制度落实,着力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加大举报投诉分析力度。充分运用工商局情报信息平台,结合12315举报平台、国家工商总局转发等渠道,定期分析重庆市场直销企业举报投诉情况,逐一电话核实,及时了解消费者反映的退换货问题。2015年以来,共接到直销企业退换货方面的举报投诉14件,重庆市工商局第一时间组织区县局进行处置,督促直销企业依法落实退换货制度,切实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升柔性执法力度。针对多次因退换货问题引起举报的直销企业,重庆市工商局引入“劝、引、帮”等柔性手段,将行政指导贯穿监管执法的全过程,逐步建立“刚柔并济”的良性监管执法模式。尤其是今年以来,因为多次发生退换货问题,重庆市工商局先后对部分直销企业进行行政指导,并下发了书面的行政约谈书,督促企业落实退换货制度。
  积极开展消费维权调研活动。积极开展随机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对在渝直销企业退换货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查摆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如去年5月,受中国消费者报社委托,重庆市工商局组织辖区内21家直销企业开展了直销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活动,共发放问卷1056份。
  积极营造消费维权社会氛围。以3·15、防范传销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宣传合力,深化消费教育进社区、进乡镇、进广场,解读直销政策法规,普及直销消费维权意识。同时,在重庆市工商局公众信息网上开设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专栏,设置直销消费维权提示,积极营造直销消费维权社会氛围。
网格管理
查处大案要案
  为加强对打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直销监管处成立初期,重庆各地就建立健全了打击传销联席会议机制,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工商公安为主、部门配合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打传工作格局。
  注重发挥基层综治网络积极作用。重庆各区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街镇、各社区,重点企业和楼宇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将防范传销纳入社区网格管理和巡查,发现传销人员和窝点及时报告公安工商部门,使传销组织无处遁形。有的社区还设立了防范传销办公室,摆放展示各类宣传资料。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各区县政府出台了流动人口工作规范、出租屋管理制度,大量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致房屋出租业主的一封信》,有的区县还组建了专职社区巡逻队,加强对传销组织和人员的巡查,及时清理传销窝点租赁房屋,不断压缩传销组织生存空间。重庆市工商公安机关在传销案件结案后30天内将查获的主要传销人员身份信息及活动情况,通报传销人员户籍地政府或有关部门,由当地政府做好教育帮扶和管理工作,并及时全面地将查处的传销案件、人员录入打击传销信息系统;公安部门及时全面地将传销案件有关数据录入黑名单库。
  2014年以来,重庆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打击网络传销为重点,加大传销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特别是在开展新型网络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打击工作中成效显著。两年来,重庆市共捣毁传销窝点250个,工商机关查处传销行政案件34件,罚没金额1424.399万元;公安机关破获传销刑事案件202件,刑拘218人,涉案金额1.245亿元。其中,查处了重庆快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传销案、重庆轮行天下轮胎有限公司涉嫌传销案、重庆苗龙原生态工业有限公司涉嫌传销案等重大传销案件。
  与此同时,群众防范传销意识进一步提高。2014年以来,各区县广泛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广场、走进乡镇、走进出租屋集中地”防范传销宣传活动,举办宣传咨询活动5429次,派发宣传资料1824800份,印制、张贴宣传海报93829张,通过移动、电信公司向群众发送公益短信207万余条次,制作公益广告片1部,在电视台、公交、楼宇视频播放公益广告149712次,发布警示提示405374条,制作发放公益宣传袋4万个。不断增强社会公众抵制和防范传销的能力,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舆论氛围,取得了较好效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要闻·规直打传】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建立网络传销个案监测风险指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