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农业部提醒注意防范贝类食用风险
作者:尚烈


  本报讯 随着气温升高,我国近海海域逐渐进入赤潮易发季节,受赤潮影响,贝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加大。近日,包括福建省漳浦县在内的局部地区就发生了疑似食用受赤潮污染的紫贻贝(当地俗称青蛤、淡菜)而中毒的事件,中毒者出现头晕、四肢麻木等症状。为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农业部日前发布通知,提醒各地相关部门做好贝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据介绍,有毒藻类爆发是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极易将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集于软体内,一旦其毒素超过安全限量标准,人食用后就容易发生中毒。赤潮是夏季近海海域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隐患,不仅是紫贻贝,其他贝类同样会被殃及。
  农业部要求,各地要高度关注海洋部门发布的赤潮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对赤潮的跟踪分析,及时监测研判对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尽可能避免因偶发赤潮引起的贝类中毒事件,把影响降到最低。
  各地在发现贝类产品检出毒素含量超标、不符合贝类食用安全标准时,要及时向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报告并按照规定发布预警公告,相关信息要同时通报同级食药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对相关区域实行暂时性关闭,禁止相关区域的贝类采捕和销售,同时对暂时性关闭区域的水质和贝类产品进行跟踪监测,直至风险因素消失后,方可重新开放。
  农业部还要求各地要加强对贝类食用安全知识的宣传,科学引导消费,防止因不当的食用方式引发贝类中毒事件。同时也要向养殖者宣传采捕、销售贝类的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控制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尚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食品·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业部提醒注意防范贝类食用风险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