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锂与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自2010年以来,全球锂电池总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和松下三家企业的电池出货量就占到全球总量的45.7%。
锂电龙头 带动新能源车跑起来
作者:吴博峰
图片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当下,新能源车售价过高,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市场上并不起眼的新能源车型,在享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后,价格也往往在10多万元以上。
  究其原因,新能源车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是关键。“国内新能源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动力电池,这已是业内共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方建华直言不讳。
  新能源市场政策退坡、使用环境有待优化等因素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效应。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出现了放缓趋势,5个月的时间,销量勉强突破10万辆大关。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转冷的背景下,有着新能源车“心脏”之称的锂电池如何更好突破,对于未来新能源车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近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共同编写的《锂与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国内锂产品加工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按照工信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的目标,锂作为稀缺能源,未来供需缺口将日益增大。
  此外,全球锂电池产业竞争格局呈现出中国、日本、韩国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未来电池业如何对抗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提质降价,满足消费者之需,成为业界关注重点。
  产能利用率低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提升
  锂,作为自然界的一种银白色金属元素,从1817年被人们发现至今,已有整整200年的历史。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的秘书长张雨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锂电池产能利用率不高,需要引起行业的关注。
  从储量看,根据美国地址调查局2017年发布的数据,我国是锂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为700万吨,约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15%,居世界第四位。
  而产能利用率不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锂资源供应形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据悉,2016年锂资源新增产能投放计划(盐湖、矿山),合计新增产能约23万吨,但因锂资源供给特殊性,新增矿山建设周期普遍在3-5年以上,其新增盐湖周期更是长达5-7年,因此新增产能投产进度将较为缓慢。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锂盐生产主要采取矿石提锂和盐湖卤水提锂两种生产方式,2016年中国基础锂盐产品折合碳酸锂当量约8.7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1%。
  锂资源的供需状况影响着锂价格的走势,现阶段开发进程缓慢的锂资源开发不能满足终端市场的旺盛需求,锂资源价格走高,甚至影响新能源车价格居高不下,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锂电池龙头企业渐露尖尖角
  锂资源产能利用率不高,固然值得忧虑,但《锂与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目前国内新能源电池呈现出的新的发展态势,出现了可喜局面。
  自2010年以来,全球锂电池总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均在25%以上。2016年,全球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5.33GWh,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四成。其中,比亚迪位居动力电池榜首,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松下。
  从数据看,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和松下三家企业的电池出货量就站到全球总量的45.7%,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
  方建华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进程居于全球领先位置,国内龙头企业充分参与了国际竞争,市场地位已经逐步显现出来。不仅仅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实力上。
  报告显示,比亚迪已经具备从原材料到系统关键部件的全方位产业化软硬件能力,同时比亚迪电池已经在后备电源、储能、各种车用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
  电池产业发展的利好也推动了消费领域换代升级。
  记者了解到,比亚迪此前在售的所有新能源车都将在2017年迎来改款车型,产品阵容得到全面更新。
  与比亚迪相当,目前宁德时代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华晨宝马、吉利、上汽、北汽等企业,均与宁德时代展开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寻求更远发展,宁德时代已经启动技术水平更高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同时对4C以上快充电池也进行了布局。
  但是,通过梳理数据后发现,国外动力电池企业主要与国际主流整车车企合作,比如松下向特斯拉及丰田供货,LG向起亚、通用、福特、沃尔沃等车企供货。而包括宁德时代在内,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产品主要供给给国内整车企业。
  “对于整个产业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来看,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一起来去探讨更佳的解决方案。”方建华表示,我国电池企业若想在乘用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日韩企业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依托大数据平台保障新能源车电池安全
  “新能源车能够像传统燃油车一样,做到安全、有保障么?”
  如同锂是一种活跃的金属一样,在自然界当中,必须放到煤油当中,才能保持稳定的物理状态。新能源车的那颗动力电池,如何做到安全稳定,也是包括产业界以及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锂与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在生产环节,随着市场技术不断提高和相关政策逐渐完善,有关方面正在严格控制动力电池生产项目,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进入市场扰乱产业健康发展,减少对产业的各种不利影响。同时,构建锂电池产业大数据平台,监控电动汽车安全、分析回收利用电池数据。
  有关专家介绍,综合平台将把电池使用数据、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等一同纳入管理。同时,通过电池编码制度保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利用数据平台,分析车辆在闲置、使用及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一旦发现故障,通过智能化手段告知使用者和管理者,可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张雨表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车评台·趋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锂电龙头 带动新能源车跑起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