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四川移动应急通信人员准备放飞无人机高空基站。
图二:高德地图第一时间在界面推出寻亲平台。
■本报记者 武晓莉
8月8日21点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随后不到12小时,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又发生6.6级地震。四川和新疆相继地震后,各行各业都参与了救援行动。只是这一次,暖心的高科技在震后救援中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荷叶寨飞起一只铁“风筝”
九寨沟地区,山高水深。地震之后,7.0级地震造成九寨沟多处光缆损毁、基站中断,通信受阻。很多寨子在地震刚刚发生时是依靠卫星应急通信车的,当地只有部分地区有2G信号。
荷叶寨是九寨沟景区第一寨,居民集中、抢险队伍密集。但由于光缆中断、飞石滑坡不断,传统的应急手段难以快速全面恢复当地通信。
8月11日,荷叶寨的山峦间忽然升起了一只铁“风筝”——系留式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说它是“风筝”,是因为它并不是一般的无人机,它身上连着一根线。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有关人士对记者说:“原则上是可以一直飞的,因为它是通过光缆连的电源,可以不间断供电。这根类似风筝线一样的东西,既可以提供电力又是信号传输线。”
这个被网友刷屏的通信神器,是中国移动集团应四川公司请求,紧急调运的一套无人机高空基站。据专家介绍,这种设备非常适用于光缆断点多,以及因高山落石等原因救援人员难以到达的地方。8月10日连夜送达地震灾区后,在九寨沟景区荷叶寨紧急升空,迅速打通了方圆30多平方公里受灾区域的移动通信信号——无人机高空基站升起之后,手机信号是满格,而且是4G信号,通信及上网非常畅通。据了解,这是无人机高空基站在地震环境下的首次应用。
震中最早的“报平安电话”
一位亲历地震的妈妈撰文回忆当时情形时说,中国电信的手机是最早能打通电话的。
记者从中国电信了解到,8日21点19分九寨沟地震发生,9日凌晨3点35分,中国电信第一辆应急通信车就赶到九寨沟县城,中午12时19分两辆应急通信车赶到震中开通了应急车载基站。15小时开通震中通信、50小时灾区通信恢复,其中科技的力量功不可没。
中国电信应急通信处处长侯继江介绍说:“九寨沟地震后最近的一辆应急车位于甘肃陇南,马上下令调往九寨沟。与此同时,位于成都的一辆应急通信车也火速赶往九寨沟。”
开通车上2G/4G基站后,当地公众可以打通向亲人报平安的电话,随后到来的媒体也都是通过中国电信的网络发出了文字、图片、视频报道。
“这种应急通信车是将移动基站等设备集成到一辆越野车上,在光缆断的时候,信号通过卫星传输,传输到上海卫星地面站后,再回传到本省核心网,相当于接入了当地网络。”侯继江介绍说,与卫星电话相比,普通手机就可接入应急通信车,而且只花普通电话的费用,其中的卫星转发器租费则是由中国电信为客户补贴的。
据了解,汶川地震后,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始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每年都会举办应急通信演练。中国电信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会自动抓取地震台网的信息,应急通信车有定位系统,可保障救援速度与效率。
地图上标出救灾“生命线”
救助者一窝蜂地涌进灾区,致使道路拥堵,紧急救援物资、设备难以进入,伤员难以转出,这都是过去经常发生的事情。此外,依靠定位寻亲、寻求救助、物资发放领取等,这些都需要地图服务。
8月9日凌晨,九寨沟突发地震后,高德地图就紧急启动了救灾机制,优先审核灾区救援救灾信息,第一时间上线交通路况信息,提醒来往车辆为救援车辆让出救灾通行道路,留出救灾生命线。
此后,高德地图又陆续上线了九寨沟县周边的地震救灾事件提醒,以及由四川交警提供的多个救援路线封闭管制信息,同时还对前往相关高速的司机进行提示。针对地震救灾开启了“小德直播”,通过文、图形式实时更新,为公众提供灾区信息。
他们开通的地震寻人平台,方便有需要的人士发布灾区寻人和报平安的相关信息。同时高德地图联手阿里健康和菜鸟,上线了灾区救灾物资领取地点信息。据了解,使用寻人平台时,并不需要下载高德地图客户端,也无需注册账号。在网页上打开首页,点页面上的“寻”字即可进入“九寨沟7级地震寻人平台”,可以发布“我要寻人”信息和“帮助寻人”信息,同时还可以自报平安。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该平台已经有超过万名用户发布了相关信息。
“在线医生”提供远程救助
灾难中最需要的就是医生,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距离较近的华西医院迅速组织医疗队奔赴灾区。但是,再快也要一段时间,而且,对于重大灾害伤员多、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多但医生少的状况,大量的接诊、分诊、咨询工作,就需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了。
据记者了解,阿里健康联合近百位入驻平台的心理医生,开通了灾后心理咨询绿色通道,免费为灾区伤员和历险者提供为期一周的心理干预服务。
地震发生后,微医互联网医院与四川省中医院组成远程医疗救援队,互联网工程师深入震中地区在震后24小时内搭建远程医疗系统,连夜完成十余名伤者的远程会诊、转诊。同时,在平台后方召集全国医师建立了0元问诊通道和会诊、转诊绿色通道,当日便调集30多位近10个学科的三甲医院专家在线救援,接诊伤者咨询百余次。在地震救援中,互联网医疗发挥优质医疗“输送管”的特殊作用,大大增强了灾区一线的医疗救援能力。微医相关负责人石博士对记者说:“这是互联网医疗在地震救援中的一次大范围应用。”
目前,微医也已开启了灾区医疗救援紧急问诊通道,无需下载客户端便可直接访问。
地震预警App给出逃生时间
“地震不能被预报”几乎是目前全世界灾害预警界的共识,但是,此次九寨沟地震,汶川电视台提前近40秒播出了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画面!这是拜科技的力量所赐。
这款地震预警App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开发的,汶川电视台的预警就是基于这一技术进行的信息多渠道发布。其原理是地震发生后,由于地震波横波(左右摇晃)和纵波(地面上下震动)的传播速度不一样,因此,根据这个时间差,就可以利用所在地与震源之间的距离,做出地震预警和速报,给出宝贵的黄金逃生时间。
此外,国外还有很多基于灾害场景的应用,是科技帮助人类的典型应用。比如,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实验室开发的MyShake,就是通过利用手机自带的传感器记录地震的晃动。
另外,地震后一般都会伴随基站退服,没有信号,有一款叫FireChat的App,可以把大家的智能手机用蓝牙和Wi-Fi信号连接起来,做成接力形式的P2P移动网络,实现离线传输消息与图片。
问答系统传递信息精准高效
“四川阿坝九寨沟县突发7级地震,目前那边状况如何?”
当“悟空问答”提出上述问题后,很快得到了上千位在现场或在附近的人的回复。基于今日头条海量用户及精准分发技术,悟空问答让问题和回答以高效、精准可靠的方式到达需要的人手中,从而实现‘所有人问所有人,所有人答所有人’。
答主@蓝天救援队张勇(蓝天救援队队长)回答说:“目前来看城区伤亡不大,震中距九寨沟城区39公里,震中附近最近的有一个村子,叫比芒村,20公里内有一个镇,这是可能出现伤亡大一些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九寨沟突发7级地震,你离震中多远,你们那还好吗?”这是悟空问答的第二个问题,也是迅速得到了大量答复。
答主@Anglican说:“我在九寨沟县城,距离震中心大约20公里,地震的时候我正和闺蜜在街上,突然感觉到剧烈的摇晃,然后灯熄灭了,全城停电,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我和闺蜜躲在了一个角落里面,等到停了之后急忙回家寻找亲人。大家都从家里出来了,后面的余震感觉都不是很强烈。大约11点半左右的时候来电了,同学打来电话,能够听清楚,但是我们这里一般无法打电话。县城里面情况良好,我目前没有见到伤亡和坍塌,有在景区的朋友说是都出来了,暂时没事。这个时候有人回家睡觉了,也有人就在楼下打了地铺,还有人清醒着,就算有余震,大家也都会平安无事的。如果有亲人在县城的大可不必担心了,如果亲人在景区也不必太担心,县城的救援队早就去了。”
仅仅几小时,上面两个问题下就有1258个回答。这1258个真实的灵魂,或在答完题后继续救援,或在答完题后赶往灾区,或在答完题后,继续避难……
灾难面前,科技给人温暖的安慰和帮助。希望有一天,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也祝愿所有人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