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贾荣志近影。
图二:泰山光耀千秋。
图三:暮雨卷晴野。
图四:高秋万里净。
图五:浮云生远林。
图六:雨瀑溪流急。
图七:仁寿县写生。
图八:眉山写生。
图九:眉山柳江写生。
图十:湘西写生。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贾荣志是山东省实力派画家,主攻山水画,兼修花鸟画,现为山东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华通美术馆名誉馆长、北京水墨行动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的山水画以独到的笔墨语言、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恰到好处的整体把握,特别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显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潜质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兼具南北画风之优长,既有北派山水画的气势雄伟,又有南派山水画的飘逸韵致,彰显空灵寥廓、澄怀观道的艺术境界。
发自内心的热爱使他走上绘画之路
1967年,贾荣志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他的父辈年轻时从山东威海市迁移到双鸭山市落户,他青少年时代的艺术启蒙与那片广袤的黑土地息息相关。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他的父母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文化课,将来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才是正路,对他学习画画并不支持。东北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喜庆的年画。贾荣志特别喜欢临摹民俗风味十足的年画,父母看他画的年画像模像样,才逐渐认识到他具有绘画天赋,转而支持他学习绘画。
改革开放初期,外国电影、迪斯科等娱乐形式风靡全国,青春年少的贾荣志并不像很多同龄人那样热衷于这些新事物,他每天在家里安静地写字、画画、篆刻。1988年,贾荣志调到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县工作,2001年又调到泰山画院从事专业美术创作,2007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首届高研班深造,逐渐成长为一名享有盛誉的实力派画家。2008年,贾荣志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青年联合会授予首届“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荣誉称号。
贾荣志表示:“我从10岁开始学习绘画,纯粹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小时候学习画画的条件非常艰苦,但始终未间断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的求索。中国画从古至今延续千年,以一支毛笔、一张宣纸承载着中国文人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我们必须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继承中国画传统笔墨精髓至为重要。”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中国山水画以书写山水的神韵为目的,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贾荣志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画家澄怀观道的必然结果,是画家精神气质的反映。画家的禀赋、气质、学养、思想、品位不同,所创造的山水意境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或侧重外景,或侧重情绪,或法取简练,或独尚繁密,皆因人而异。画家要达到意境高远的感人境界,就必须具备独特的山水画语言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学养。正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言:“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画家在不断加强文化修养的同时,还必须非常注重生活的积累,只有做到心存丘壑、胸罗万象,才能创作出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贾荣志表示,中国山水画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格外化,非常注重涵盖在视觉形象当中的精神意蕴和文化涵义。其实,历代文人画家都以人格与画格的相互渗透为艺术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延续到今天,近百年来在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之下并未断流,反而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山水画主张“借古以开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思想阐明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对近代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画家石涛提出“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则强调造化与心源的物我合一。宋代以前的画家,没有许多稿本可以临摹,他们大多是在熟悉了笔墨技巧以后,就去描绘自然、取法自然,对自然景象进行大胆剪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近代黄宾虹重视写生,更重视夺得造化的神韵之美。他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的笔墨语言,发现和表现造化与心源的交融之美。如果只知师古人,不晓得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造化是表现心源的载体,师法造化不能放弃师法古人的传统笔墨精华。秉持师造化的传统宗旨,不是对自然景象简单的摹仿,而是强调自我的介入,以主观精神把握客观对象,对自然的体悟多于对自然的真实性表现。一味依赖写生就会缺少传统古意,而一味摹仿传统又会丧失生活气息。画家要投身到大自然之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体验、目识心记,运用写生的手段将素材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记录丰厚的形象资料,为艺术创作积累大量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
贾荣志表示,艺术总要让大多数人能理解才好。画家每成一作,力求精神饱满、意涵隽永;任取一截,都会感到尺幅之间天高地阔,尽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画家不应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也不应囿于一家一法的局限,而是含英咀华,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法,对所能看到的自然景物形成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与形式。画家永远是艺术道路上的前行者,目观之不足,心之摹之,诗之咏之,画之绘之,要具有坚韧顽强的品格。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必须高度重视笔墨在点擦皴染中的尽情发挥,将一幅幅美景尽收笔端,使画面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节奏与韵律,不仅表现自然景象的外在特质,更要表现一种独特的山水情怀,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画风与格调。
形成空灵寥廓、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
贾荣志长期生活在泰山脚下,创作山水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春夏秋冬四季,他都要瞻望攀登泰山,从云烟雾霭的变化中体味它的精神,从山石树木的姿态中体察它的情感。他的山水画构图大多充实饱满,即密不透风,无论是山岩峭壁肌理的走势,还是树木的枝桠、杂草的根茎,都用重重叠叠的皴点画出来,积点连成线,积点布成面,使石头、树木等自然景物有着天然朴实的质感,彩云和山体更是远观有势、近察有质。
贾荣志表示:“每次到泰山写生时,哪怕只是随便走入一个小山坳,我都能深切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博大。面对泰山,那种与鲁山、沂蒙山、崂山等山东名山截然不同的气场,让我在不知不觉间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感。齐鲁大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泰山文化更是齐鲁文化的精髓。画泰山绝不能只从山水的视角去画,泰山是一座驰名中外的文化名山,必须表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近读贾荣志的山水画新作,则情不自禁为他的笔墨精妙而心动。他用笔遒劲酣畅,用墨温厚滋润,构图虚实相生、意境悠远,呈现一派气韵生动的艺术风貌。”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贾德江表示,贾荣志的山水画感性色彩极强,在创作过程中因气布势,既融入来自于山川的真实感受,又浸染着画家浓郁的个人审美情趣,并由此开启图式个性的求新求变,即整体画面的结构、造型、空间、视角、色调、氛围、意境显现出个性差异,特别强调视觉感官上的节奏、韵律、张力和错觉。他关注的焦点在于构建怎样的抽象组合,却又不完全剥离自然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作为当代山水画家,贾荣志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以当代画家的自觉意识走出传统局限,理性地走向现代审美,走向艺术自觉的时代。就艺术形式而言,他的作品可以概括为“表现性意象山水”,也就是对艺术本源的探寻与表达。“贾荣志的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结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笔墨秩序,确立了自己的审美取向。”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徐恩存评价说,在贾荣志的山水画中,山川、流水、云烟、屋舍等客观景物都是心灵的符号,并由符号的组接关系构成空间层次,由无数个空间组成山水画面。在山水画的取向上,既不盲目追摹古人,展示复古之风,也不盲目追赶时尚潮流,迎合浮华浅薄趣味,而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稳健前行,将山水画从技法层面提升为纯粹美感形式。在贾荣志的山水画中,一切都以心灵为起点,以精神为目标,将文化内涵注入到山水符号、笔墨秩序、空间关系之中。他的笔墨形式注重含蓄蕴藉,强化朦胧的意念表现,追求自然景象的意味与韵致,而力避直白浅薄的描绘。在虚实相生中,水墨的淋漓氤氲与干笔焦墨的互动互融、重迭积染,以及点线的骨力遒劲,使画面形成苍茫润泽、空灵寥廓的艺术美感,而且在幽深晦冥之中,产生玄思无尽、心境无边之感。多年来,贾荣志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求索不已,努力唤醒中国画艺术美感的深层记忆,不断探索笔墨语言的新维度,在不断的创造之中完成作品。祝愿他再接再厉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美术评论人士李国力表示,贾荣志是一位颇具才情的画家,将诗文、书法、篆刻完美融铸一体。北宋书画家苏轼有一句名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中国绘画追求“画中有诗”的意蕴,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将诗文直接书写在画幅上,点醒作品的主题、意境,并记录作者的感受。“以书入画”进一步加强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正所谓笔精墨妙之极。印章也是绘画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文的内容如何、字数多少、位置安排、书体风格,印章的大小多寡,贾荣志在构图经营时就作了周密考虑。“贾荣志的画也是诗,创造了一个诗意的山水世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康征说,山东有着优良的山水绘画传统,陈维信、黑伯龙、宗惟成等名家的山水画是20世纪的艺术高峰。他们以传统绘画精神为轴心,各自通过山水绘画的形式展示出不同的学术修养,给后代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贾荣志的山水绘画与传统山水绘画的审美精神一脉相承,并将传统山水绘画和现代艺术理念完美融为一体。他的绘画新颖,而不失格调;活泼,而不失厚重;简约,而体式完备。他善于驾驭空间,画面充满了玲珑之美。贾荣志打破了传统的规矩,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会,将山、水、云、树四大元素进行排列组合,淡化皴法,强化笔法,处处可见笔触。他的画面是一个写出来的山水世界,代表着理性的线条与感性的水墨比较和谐的对话。他用笔干净利索,水墨结构清晰准确,画面文气清雅。贾荣志的山水绘画语言并不复杂,他的心灵在自然山水之间徜徉、彷徨、浅唱、低吟,他并没有借助笔墨技巧过多地渲染画面,而是将自然世界中的山水云树转化成感人的艺术形象。他的绘画实现了一个游子的精神回归,是一种自我精神的放怀,还原了山水的清凉境界,能读到自然世界的神秘与庄严。
美术评论人士王登云评价说,看贾荣志画画真过瘾。他善执大笔随心勾画,前10分钟还让人看得不知所云,后5分钟自然景物就鲜活地呈现在眼前。他的绘画作品传递出的气息使人感到捻熟、亲切,让人在观其景、入其境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艺术的个性与共性在山水之中彰显出来。画面展现的是贾荣志对山水画本质的认识,对实景的消融与转化能力,对各种景物关系的把握和控制技巧,更展示出他对人生、对人类情感的洞察与理解。在贾荣志的绘画作品中,经常能见到近现代甚至古代经典作品中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在设景、造境、格调、气息等各个方面都能看到明清乃至唐宋绘画的踪迹,从中能看出他对传统的敬畏,也能感受到当代文化气息的流动。
近年来,贾荣志的绘画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5次新人新作展、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纪念蒲松龄诞辰365周年中国画家提名展、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艺术·经典美术作品展、第10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山东省中国画作品展、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等大展;荣获全国小品精作扇面画大展一等奖、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跨世纪暨建国50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优秀奖、迎澳门回归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民族魂·国土情中国书画作品展优秀奖等大奖。他曾在中外举办30多次个人大型画展,创作出版《今日水墨·贾荣志专集》《中国画名家丛书·贾荣志》《美术家·贾荣志专集》《当代名家与写意山水·贾荣志专集》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