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钢琴机器人Teo
图二:喂饭机器人
图三:农林植保
图四:仿生水母
钢琴机器人
Teo身穿西服、打着领结,坐姿周正,十分绅士。头部有两只“望远镜”眼睛和两根小天线,它不时转动脖子,上下点头,配有近距离传感器的Teo,可以与人互动。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Teo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前两代分别有13和29根手指,此次参展的是第三代。第四代是88根手指,在手速上可以秒杀任何人类钢琴师。
与人类钢琴师上下翻飞,左右移动的10根手指不同,特奥有53根细细的亚克力手指,分别固定在53个黑白键上。相当于5个人弹钢琴。控制它的软件,是通过预先设计的复杂编程,能够实现最精准的弹奏。
在弹奏保罗·麦卡特尼的《Liveandletdie》时,Teo的眼睛会追随观众的反应,时不时夸张地挑动眉毛,头部则伴着音乐节奏左右晃动。
它身后有几根数据线,通向一台笔记本。可以说,Teo本质上是一个机械乐器数字界面(MIDI)播放器,能够以物理的方式“播放”1000多首乐曲。
喂饭机器人
展会现场有一款小巧的桌面机器人。只要坐在椅子上,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通过机械臂上的勺子盛取食物,使用者不需要别人帮助,就可以独立进餐。
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可以喂饭的机器人可以改善残障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或者残疾人是不是真正有效地接受了人工智能,而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希望更加先进的技术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受惠。”中瑞福宁机器人(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丹华表达了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对未来的畅想。
农林植保无人机
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也大有用处,每分钟可以完成施药1-2亩,是人工作业的80-260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对农田进行精准喷洒,高效环保。
工作人员介绍,施药人员遥控操作施药,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人力,也能够避免近距离接触农药导致中毒。无人机作业集娱乐、智慧和劳作于一体,符合人们追求简单省力的需求。
仿生蜻蜓和仿生水母
来自德国的费斯托公司展出的是仿生蜻蜓和仿生水母。其中,仿生蜻蜓模仿了蜻蜓高度复杂的飞行特征,可以朝各个方向飞行并实现定点飞行,还能在完全不用振动翅膀的情况下滑翔。
它的重量只有175克,身体是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翅膀是碳纤维,它有8个迷你电机控制4个翅膀,翅膀可以实现13个维度方向的运动,可以实现悬停和滑翔的复杂模式。
这款蜻蜓飞行能实现无线的实时通讯、实时反馈,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产品。
仿生水母AirJelly直径1.35米,高2.2米,但总重量仅有1.3千克,在空气中漂浮时仿佛是一只巨大的水母。飞行时,8根触手会产生类似于生物蠕动的运动。
这是全球首款蠕动动力飞行器,据介绍,将来会应用于航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