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名家翰墨
李洪海临摹天下十大行书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李洪海与恩师启功先生合影。

图二:临摹《寒食诗帖》。

图三:临摹《兰亭集序》。

图四:临摹《祭侄文稿》。

图五:临摹《蒙诏帖》。

图六:临摹《韭花帖》。
图七:临摹《伯远帖》。

图八:临摹《张翰帖》。

图九:临摹《土母帖》。

图十:临摹《松风阁诗帖》。

图十一:临摹《蜀素帖》。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近日,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5周年——著名书法家李洪海临摹天下十大行书作品展在北京举行,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20世纪70年代初,李洪海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书风。启功先生曾多次教诲李洪海:“有钱买帖,有暇读帖,有纸笔临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指出,启功先生是当代名扬海内外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秀丽、博雅、飘逸,独树一帜,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渊雅而具古韵,隽永而兼洒脱,深受人们的喜爱。启功先生是后学的立身榜样、学问导师。追寻大师的足迹,感受大师的为人、治学风范,如仰高山。启功先生虽离开了我们,但其崇高的学术成就、高尚的思想境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永远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启功先生去世后,人们十分怀念他,不论是清明祭扫还是他的诞辰日,都以不同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李洪海是启功先生的学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先生足迹。今年,他遵循启功先生多临古人墨迹的教诲,对天下十大行书进行了放大临摹,不仅是对启功先生教诲的践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相信启功先生在天之灵对李洪海临摹这些作品会感到十分欣慰。我们以诚挚的心情悼念启功先生,也祝李洪海书法艺术不断取得新成绩。
  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冯承素的《兰亭集序》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辞采清亮,文思幽远。作者面对美丽的山水,体会整个宇宙和人生,充分显示了晋人的深情与超迈。全篇28行324字,作者信手写来,从容不迫。其用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显得既内敛其气,又外耀其神;结体疏密相间、斜正互依、大小参差,极尽变化之妙。全篇20个“之”字、7个“不”字,写得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和谐自然,不加雕饰。全篇气韵生动,格调平和,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魏晋人那种超凡脱俗的灵秀风采,虽偶有涂改,却又能一气贯注。
  唐代颜真卿的代表作《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为麻纸本,墨迹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共23行234字。这是颜真卿书写的一篇祭文,祭奠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杀害的侄子颜季明。前12行叙述个人身份和颂扬颜季明生前事迹,书写时心情还较平静,字也写得规矩、圆浑。至“贼臣不救”,尤其“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愤慨、悲痛的心情进入高潮,字也逐渐打破原来的矜持,字迹忽大忽小、时滞时疾,涂改之处也增多。书法创作,抒情是第一难事。此稿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随心所至,无拘无束,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特,皆前所未有,成为书法创作言志、述心、表情的绝妙之作。
  北宋苏轼的代表作《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诗帖》为纸本,纵18.9厘米,横34.3厘米,共17行129字。此帖系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期间所写的两首诗稿,描绘了自己的凄苦生活,表达了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该帖用手卷形式写出,用笔以侧锋为主,烂漫不羁,坚利凝重,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苏轼书法尚意写情的特点。
  东晋王珣的代表作《伯远帖》被誉为天下第四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伯远帖》为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共47字,是存世最早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此帖是王珣写给从兄弟伯远的信札,寥寥数语,表达了深长的思念之情。乾隆皇帝将此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希”,将故宫东暖阁改名为“三希堂”,供藏这三件稀世之宝。此帖笔力遒逸,用墨或重或轻,字体或正或斜,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展飘逸,如清风,似烟霞,尽显潇洒古淡的东晋风流。
  唐末杨凝式的代表作《韭花帖》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原帖已流入民间,现摹本藏于无锡博物馆。《韭花帖》为白麻纸本,纵26厘米,横28厘米,共7行63字。作者叙述了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羔羊肉,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轻松愉快之情顿注笔端。董其昌评价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一种萧散之气扑面而来,开启宋人尚意书风的先河。
  唐代柳公权的代表作《蒙诏帖》被誉为天下第六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蒙诏帖》为白麻纸本,墨迹本,纵26.9厘米,横57.6厘米,共7行27字。这是柳公权初任翰林侍书学士时写的信札,帖中“职在闲冷”似乎流露出对翰林侍书学士一职不满意的情绪。此帖体势稍带颜法,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收或放;笔画顿挫郁勃,或断或连;墨色枯润相间,或浓或淡;章法欹正相依,开阔跌宕。全篇尽显豪放雄逸、遒劲流丽的艺术风格。
  唐代欧阳询的代表作《张翰帖》被誉为天下第七行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张翰帖》为纸本,墨迹本,纵25.5厘米,横33厘米,共10行98字。此帖内容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古籍中。西晋张翰厌倦仕途,在洛阳做官时,有一天见秋风刮起,忽然想起此时正是家乡吴中菰菜、鲈鱼味道最美的时候,于是弃官归隐。张翰的行为,表现了晋人不受官场约束、追求自由适意的精神。此帖字体修长严谨,笔力刚劲挺拔,平正之中见险峻之势。
  北宋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为绢本,墨迹本,纵约30厘米,横270厘米,共71行658字,书写五言诗4首、七言诗4首。此帖书法下笔果断、运笔精到,笔锋或正或侧、或藏或露,极尽变化之妙;从墨色看,燥润结合,或浓或枯,笔与素绢摩擦形成较多的飞白,虚中有实,别有韵味;从结体看,大多数字左上角显得较重,右下角显得较轻,整个字形略向左倾斜;从章法看,几乎每一行都呈向左倾斜之势,颇有动态感。仔细观赏还会发现,全篇从右往左,笔画逐渐由粗变细,字形逐渐由大变小,字距逐渐由宽变窄,行距逐渐由窄变宽,形成由松而紧、由放而收的整体布局。总之,此帖从用笔到结体、章法都显得活泼跳跃,充分表现了米芾行书犹如风樯阵马的独特风格。
  北宋黄庭坚的代表作《松风阁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松风阁诗帖》为纸本,墨迹本,纵40厘米,横228.7厘米,共29行153字。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记述了游玩湖北鄂城樊山松风阁时所看到的旖旎风光。此诗卷字大如小拳,笔画如长枪大戟,结字如奇峰危耸,具有劲健、沉雄之气,充分表现了黄庭坚行书瘦硬开张的风格。
  北宋李建中的代表作《土母帖》被誉为天下第十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土母帖》为深牙色纸本,纵31.3厘米,横44.4厘米,共10行104字。此帖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札,下笔爽利,笔画厚实,善于借用部首的挪位,造成开合变化;结体紧密,字形略呈侧势,布局疏朗。全篇神气清秀,存风骨于肥厚之中。
  李洪海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国防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久负盛名,曾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收藏,亦作为国家礼品馈赠国际友人,并创作出版《红楼梦诗词歌赋钢笔书法》《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李洪海斗方书法作品集》《翰墨系海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李洪海书法美术精品汇编》《李洪海书廉洁奥运赋》《李洪海书刘声东写给妈妈》等专著。他曾荣获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2年被评选为世界书画名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收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洪海临摹天下十大行书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