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国春
“智能手机正逐渐成为在中国出门唯一需要携带的物件。”这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10月9日报道中的一句话。在这篇关于中国进入无现金时代报道的文章中,作者慨叹,她到访中国4年间观察到中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从一个被100元及以下账单束缚的现金社会摇身一变成为支付二维码随处可见的无现金社会。
对此,在广州市从事财务工作的80后阿琪深有体会。“我现在基本上是靠一部手机解决衣食住行。”阿琪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环节,如打车、吃饭、上超市、逛街、看电影等,都会选择移动支付。对她来说,花钱时的第一反应是拿出手机而不是掏出钱包。“不仅仅是我,周围的很多人,包括我爸妈在内,都会用手机支付来完成一些日常的交易。”阿琪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达到了59万亿元,是2015年的5倍,占全球移动支付总额的50%。在外媒日前发布的世界无现金国家排名中,中国高居第六名。
那么,无现金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在推进无现金社会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无现金社会加速到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了移动支付的生活模式。甚至有调侃称,连大街上的乞丐乞讨都可以扫码支付了。不过,“无现金社会”一词,还是在今年首次出现。
8月1日,支付宝启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宣布8月1日至8月8日,“扫码立减最高4888元”“支付宝扫码坐公交3天免费”等。对此,微信支付自然不甘寂寞,同期强势推出“无现金日”活动,使用微信支付,用户可获得鼓励金等优惠。两大支付巨头甚至为此定义了一个新的名词——“无现金社会”。马云在今年6月接受CNBC采访时放出豪言,要在5年内让中国的多数城市进入无现金社会。
虽然离这一目标尚有时日,但进入无现金社会的脚步却在加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办理移动支付业务93.04亿笔,金额60.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71%和16.35%,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10大行业中,移动支付在其中9个都占据优势,说明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这也可以从公交出行中看出端倪。目前大部分城市坐公交车出行还需要携带现金、公交卡等,支付巨头们也加大了这方面的布局。
9月19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扫码乘车再下一城——浙江嘉兴市119辆公交车可通过支付宝付费乘车,预计年底覆盖所有公交线路。此前,已有杭州、武汉、青岛、天津等城市的近万辆公交车可以刷支付宝乘车。
老牌支付巨头银联也不甘落后。9月26日,中国银联联合广州地铁共同宣布,银联手机闪付ApplePay在广州地铁实现直接过闸,银联移动支付公交地铁等行业应用也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银联方面介绍说,目前银联支付已覆盖地铁、公交、停车场、共享单车、专车、租车等出行领域,尤其是在公交出行方面,浙江杭州、广东肇庆、福建龙岩、山东青岛、湖北宜昌、陕西宝鸡等10余个城市的居民可实现挥银联卡即付乘车。
安全便捷 全球推进
无现金支付的推广,给商家带来了不少好处,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在北京卖早点的张师傅对记者说,现在多数顾客都用手机扫码付款,听到“滴”的一声,就代表收到钱了,再也不用忙着找零,每天也不需要盘点了。而且,不担心收到假币。
北京白领王小姐是个移动支付控。她对记者表示,以前去菜市场买菜,最怕摊贩找给她一把脏兮兮的零钱,手机支付又快又干净,非常方便。
微信支付行业运营总监白振杰表示,微信支付不仅是支付,微信还可以给商家提供营销、数字、数据上的帮助等,商家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得到了改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化的营销,这些都是移动支付给商业主体带来的价值。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使用、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是我国长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政府而言,这还有助于监管。首先,通过电子支付手段进行的交易更加透明,容易记录。无现金化可以减少政府在监管过程当中的一些盲区,比如说偷税漏税、经济犯罪(贪污、行贿、洗钱)等。其次,无现金化会减少社会中高频的刑事犯罪,如偷抢、假币犯罪等。
从全球范围看,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启动了“无现金”计划。2016年5月,欧洲央行宣布将于2018年底停止印刷500欧元纸币,并称此举是为了打击金融犯罪、恐怖主义、贪腐和毒品交易。同年11月8日,印度则开启了更为大胆的废钞实验。12月,韩国央行也宣布将加快减少硬币的流通,目标是到2020年让硬币彻底退出流通。目前,丹麦、瑞典、以色列等国陆续开展“无现金社会”活动,其中瑞典的无现金率已达98%。
五种倾向要不得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现金模式确实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坏处。
王小姐告诉记者,用了手机支付后,买东西扫下码就行,对消费金额就没概念了。一个月下来,才发现这个月工资又白领了,这时候才心疼起钱来。
事实上,与国外的“去现金化”由以银行卡支付为主的方式推进有所不同,国内是以移动支付为主导“去现金化”,这也使得人们对花钱的感觉更淡,其所遇到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学者张田勘表示,无现金支付的技术支撑手段是网络和智能手机,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并不能保证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另一方面,电子支付和流通的安全常常遭遇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人为漏洞和恶意诈骗,二是黑客攻击、系统崩盘,这些不仅会让支付和消费无法完成,也可能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董希淼认为,在推进无现金社会的过程中,要警惕拒收现金、消灭现金、数字鸿沟、数据寡头、不当竞争等五种倾向。“过于强调无现金,容易误导舆论和公众。下一步应该少用或不用‘无现金’,而改用‘非现金’支付。”董希淼说,目前我国电子支付创新发展迅速,但相应的制度和规则相对缺乏,已有的规制法律层级比较低,加快支付结算领域的立法迫在眉睫。
监管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日前表示,未来,即使是推出所谓的数字货币,抑或是无现金社会,都应该是由央行主导。“因为涉及到货币传导、利率调控、货币流通等,即使是支持无现金社会的个别国家,也是由央行推动,且存在人口少、素质高、GDP高的国家特性。”盛松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