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指尖上的购物革命轰轰烈烈
作者:桑雪骐
图片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桑雪骐
  “双11”从最初单身们无聊剁手的“光棍节”,经过九个年头,如今已经变成了全球性购物狂欢盛宴。进入11月,第九个光棍节的红包在网上漫天飞舞,剁手族们更是摩拳擦掌。不过,如今的剁手族早已不再如九年前那样盲目冲动了。
从买便宜到买质量
  “我们当初的家,就是靠从网上一件件淘来的便宜货搭起来的。”资深剁手族卢女士告诉记者,第一个“双11”看到大促的广告,刚刚组建了小家庭的她半是玩笑半是新奇地参与其中;那时刚好贷款买了一套小房子,囊中羞涩,所以淘货的第一标准就价格便宜。卢女士说自己和爱人兴奋地给购物车里装上各种家居用品,之后就在屏幕前坐等零点的钟声。不过当时买了东西要等好久才能收到货,如果有问题,也不好解决,“好在东西都便宜,实在不行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卢女士表示,如今她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但她仍然会在各个时期的电商大促里淘货,只不过淘货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她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现在网上的东西真是应有尽有,服装百货、粮油生鲜、电子电器甚至家居建材,各种名目的大促更是从年头办到年尾。所以家里要买什么大件,如果不着急,她就会等等大促,看是不是会有惊爆价格。有些消耗性用品,比如卫生纸、油盐酱醋什么的,也会趁大促价格低的时候囤上一批。不过,她仍然会价比三家,挑选品质过硬的产品。电子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则是宁愿多花点儿钱,也要在自营平台上购买,图的是踏实放心。如果是给女儿用的,则更多是各种海淘货,价格比在国内买便宜。
  其实,卢女士网购行为的变化在网购一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今年“6·18”大促前夕,京东发布的《购物节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消费者对网购节促销的认知越来越全面,投机消费行为正在减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购物计划性都在不断加强,对商品的品牌与品质要求也更高。消费者对于大品牌的需求强劲提升,而随着中产人群的大量增加,对高端品牌的需求也在扩大,高端生活电器和个护电器高速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对几大电商从2014年开始至今的12类商品价格变化进行了大数据筛选,其中只有酒类、食品饮料、母婴保健和办公设备4类商品均价呈下降趋势,包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箱包等商品的均价都是上升的。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蔡莹说:“这说明在主流电商平台上,价格已经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最关键因素,大部分消费者更关注商品的品质。”
越剁手越勇敢
  虽然记者已经听到不少人表示大促期间会管住自己的手,不会再买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记者以同样的女性心态推测,貌似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2013年初的时候,我曾经下决心,这一年的网购总花费超过2012年就‘剁手’,没想到年终结算,却花掉了更多的钱。”北京消费者刘女士无奈地笑着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据介绍,刘女士2012年的支付宝对账单显示,其全年网购花费为2.8万余元。她曾向朋友表示,要遏制自己的各项冲动消费。但是2013年的对账单却显示她这一年的花费接近4万元,超出上年1万多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刘女士仅支付宝的花费就达2万余元,“网上支付的渠道越来越多,微信的花费也一点不少,综合算下来,上半年的花费就已经和2013年全年相当了。”
  不过,刘女士在痛定思痛之余,也对记者分析说,虽然她的网上支付大幅度超出了以前,但是,她去商场、超市甚至菜市场的次数也大幅减少了。而且很多线下支付也都用微信或者支付宝,这样算下来,还能让她有些安慰。
  网购达人郭小姐则表示,虽然大促期间也下决心不再随意剁手,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不敢在网上花钱。最早,她只敢在网上买书,前几年开始在网上买些日用品、服装等等,现在除了奢侈品、珠宝等还不敢在网上买外,家里的吃穿用包括电子电器都是在网上买的。前一阵家里装修,包括五金件、瓷砖等,她也都是网购的。
  郭小姐认为自己之所以在网上越来越敢花钱,一方面是由于网上的商品种类极大丰富,另一方面网购商品的质量及可信度也越来越高。比如买家电,不论电商自营的,还是第三方卖家的,只要是大品牌的,其售后服务基本都有保证。还有现在的网购政策的确是让消费者越来越放心了,“比如退货吧,大多数商品如果买得不合适,或者自己不喜欢,都是可以退的,而且退货越来越方便,退款也越来越快。”郭小姐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因为消费信誉良好,她能够享受淘宝和天猫平台的极速退款待遇。每次提出退货申请,就能马上收到退货的邮寄地址,只要填好退货物流信息,立即就可以收到退款。不论是京东还是天猫、唯品会,退货时,都可以在网上预约快递上门取件,非常方便。
  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电商消费维权指数显示,近两年来,由于政企商联手、制度保障等措施的实施,网上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剁手族们的消费体验不断提升。
老爸老妈齐上阵
  以前,人们往往把网购和“新新人类”挂钩,但今天的网购大军里,不仅有老爸老妈跻身其间,一些爷爷奶奶们剁起手来也是不让儿孙。
  “别看我老爸已经70多岁了,网购热情比我还高。”消费者李先生告诉记者,自从他教会了父亲网购,老父亲就乐此不疲。李先生父亲网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购物更加理性。什么该买、什么需要、能便宜1块绝不便宜5毛,几十年的生活给他老人家留下的岁月痕迹在面对新玩意儿时,依然在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单前他一定要货比三家,找最便宜的,最好还包邮。没多久,家里就充斥了各种低价包邮商品,比如10块钱包邮的筷子、10块钱包邮的托盘……但往往没用多久就坏了,或者压根儿不能用。这几天他父亲又开始废寝忘食地往购物车里装东西,静等“双11”零时的钟声。对此,李先生只能是一声叹息。
  这个“双11”,最逗趣的是优惠规则堪比奥数题,“小明想在双11买价值399元的卫衣,已支付定金20元,然后有定金3倍的膨胀活动,但是在0-2点,2点以后定金可以抵用50元……求小明最后买到这件卫衣需要多少钱?”记者看到这样复杂的规则立即蒙圈,不过这都难不倒会计出身的严阿姨。60岁的严阿姨以前热衷于电视购物,但是觉得看节目太浪费时间,另外也觉得品种不足以满足其花钱的需要,于是让儿子教会了网购。不过儿子往往对老妈没耐心,于是严阿姨碰见年轻人就会“不耻下问”,针对自己碰到的各种问题,逐一向各色人等请教,慢慢就成长为网购达人。如今,严阿姨还发挥专业特长“反哺”年轻人,帮他们算计该怎么利用这些促销规则,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统计数据显示,像李老先生和严阿姨这样的中老年剁手族并不罕见。重阳节前夕,阿里巴巴联合支付宝、飞猪、虾米音乐发布了《爸妈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中老年“剁手军团”已然十分庞大,仅淘宝天猫就有近3000万的中老年“剁手党”。其中,50岁至59岁临退休人群是主力军,占比高达75%。
  这部分主力军大多是90后和80后的爸妈,他们深受子女的影响,没事儿都爱上淘宝天猫逛逛。阿里数据显示,过去9个月,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网购人均消费近5000元,人均购买的商品数达到44件,购买力惊人。他们最喜欢消费的类目分别是手机、移动充值卡、连衣裙、T恤、低帮鞋、裤子、卫浴用品、空调等。从手机买到空调,从充值卡买到连衣裙,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而且他们还很注重品牌,消费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移动端消费速增
  “为什么手机不能看,现在谁还用电脑购物啊?”年近六旬的邱阿姨告诉记者,她对电脑“不懂行”。从第一次网购开始,她用的就是手机,平时不仅逛京东和淘宝,还逛微店。前一阵她买了一个进口的烤箱温度计,不会使用,小二告诉她可以看网页上的视频学习,可是她在手机上根本找不到视频。“为什么手机版和电脑版不一样?”邱阿姨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消费者姜女士则表示,移动端购物的普及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家庭主妇,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食品、日用品、服装鞋帽等等都要买,所以我的生活就是不停地买买买。”姜女士说,以前她都是每周去一次超市,网购普及后,她就会利用坐车、临睡前等零碎时间把需要购买的东西加入购物车,凑够了免邮的数量,就下一次单,不仅不用到超市去排队,还有人送货上门。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电商数据显示,当年中国移动端网购交易额同比暴涨123.2%至2.1万亿元,在网购总交易额中的占比首次超越PC端达到55%;京东联合21世纪经济研究院重磅发布《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显示,移动端订单量占所有电商消费的近八成,在购买方式上处于主导地位。从一线到六线城市,消费者无一例外,大多使用移动端购买商品。其中,六线城市移动端购买比例最高,超过八成,其次是五线城市。
  移动端市场的快速扩张,不仅使得不少如邱阿姨这样对电脑“敬而远之”的人群迅速加入了网购大军,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普及,中西部地区更大范围的消费者也开始触网购物。京东的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的移动端消费占比接近九成,领跑全国。前七名的贵州、宁夏、青海、西藏、甘肃、新疆、陕西均为西部城市,移动端占比均在85%以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双11”·消费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指尖上的购物革命轰轰烈烈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