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开创新时代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接2版)
把维护消费者权益作为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也是新时代做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所有人都是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消费服务的更好要求,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更好期望,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消费环境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假冒伪劣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影响百姓消费信心。两会期间,百名企业家联名倡议打假,表明假冒伪劣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权益,也影响着企业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向和最终目的,是倒逼供给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握消费发展变化趋势,把握消费维权着力点,创新消费维权体制机制,提升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倒逼供给质量提升。
把商标品牌战略作为推动质量变革的有力抓手
  商标是品牌的主要标志,是对品牌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大量工作,进行艰苦努力,一个重要路径,是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推动质量变革,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美国、欧盟在分析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商标密集型产业是数量最多,对GDP和就业贡献最大的。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高度重视商标品牌战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商标大国,成为全球商标知识产权的主要创造者,形成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商标品牌。总体上,我国还不是商标强国,商标品牌价值和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还不够高,成为供给质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体现。按照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的要求,厘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提升服务商标知识产权创造效率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加大商标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商标国际维权机制的构建,推动中国商标品牌从国内走向国际。
把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潜力所在
  在全球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我国许多互联网公司等高科技企业的兴起,一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大市场优势。由于行政性垄断,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问题依然存在,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分割为地方性和行业性市场,弱化了我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和潜力。有些部门和地方仍出台一些指定企业、指定发展方向的政策,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要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要求,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把竞争政策贯穿到经济发展全过程,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及实施细则,约束政府部门限制公平竞争行为,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创新创业打开市场空间。要改变一些传统观念,不能只讲产业政策,不讲竞争政策,不能只讲对企业优惠支持,不讲市场公平竞争。
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改革任务,从培育微观市场主体、完善宏观政府治理两个维度提出了改革方向,对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商事制度是规范市场主体和商事活动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定,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商事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创新都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稳固提升已有改革成果,将实践证明了的改革成效标准化、制度化、法律化。同时,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进一步推出重大改革举措,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贡献智慧。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做好2018年的各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着力抓好“证照分离”改革、“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消费维权三项重点任务,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扩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基础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改革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拓展成果应用,进一步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全面推开 “证照分离”改革。2018年上半年,要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改革成效。下半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规范“多证合一”改革,5月份发布全国统一的“多证合一”改革涉企证照事项目录,做好国家层面统一整合事项与地方个性化整合项目的融合与衔接。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于“证照分离”改革后,属于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和管理备查类的各类证照,要按照“多证合一”的原则和标准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2018年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提高企业登记无纸化智能化水平,做到申请、受理、审核、发照、公示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区域、业务、企业类型的全覆盖,更大程度利企利民。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建立市场主体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照走天下”。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建立完善开办企业时间统计通报制度,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加快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改革企业名称核准制度,进一步扩大名称自主申报试点范围。优化企业名称查询系统,简化申请流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加快修订《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更多赋予企业名称自主选择权。完善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纠正不适宜企业名称,引导企业名称遵守公序良俗和诚信原则。
  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对于提供虚假住所等失联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注册等违法失信企业,探索建立强制出清制度。推动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在全国纵深开展。
  着力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登记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登记注册的统一管理,规范营业执照版式和记载事项,确保法定登记单位签发营业执照。编制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明确新兴行业经营范围规范。全面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实施企业登记注册身份管理。修订全国统一的工商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文书规范,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登记注册信息系统建设。
  多措并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作用,完善小微企业名录功能,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分析应用,将名录打造成为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编制小微企业发展指数,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针对“小个专”特点,多形式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并指导其开展活动,扩大非公领域党组织覆盖面,推动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数据库。深化“三亮”活动,在非公经济组织广大党员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把市场监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的作用,优化监管,强化执法,加强社会共治,推动市场秩序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各项制度机制,着力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工商系统“双随机”抽查比例不低于5%,抽查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加强部门联动,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全覆盖。着力做好双随机抽查检查结果公示和信息共享工作,推动抽查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和应用。积极探索网上监测监管,加强涉企信息监测分析,合理确定双随机抽查事项和频次,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操作应用平台,提高监管效能。
  做好年报和相关信息公示工作。完善年报通报督查工作机制,在巩固年报率基础上更加注重年报质量,做好年报分析和监测。加大对未年报企业的抽查检查力度,支持各地探索对未年报企业的惩戒措施。加强对企业即时信息公示的监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继续做好工商系统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工作,确保案件信息依法全面公示。
  优化公示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发挥公示系统“一网归集、三方使用”的作用,为推动企业自律、联合惩戒、社会共治提供平台。依托公示系统,对企业信用信息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动态监测和核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对公示系统的广泛应用。
  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工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归集涉企信息,提高涉企信息归集的政府部门总体覆盖率,推动涉企信息部门间共享共用。强化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管理和应用,研究“黑名单”信用修复机制。完善协同监管平台功能,推动联合惩戒备忘录各项措施落地。加强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协作,依法有序开放涉企信息,进一步推进多元共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竞争执法工作。深化反垄断执法,以公用企业等为重点,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对新兴业态的竞争关注。加大竞争政策实施力度,大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工作。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混淆仿冒侵权、商业贿赂、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执法工作。加强经济检查工作,依法打击和惩治经济违法行为。完善直销监管措施,切实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传销行为,适时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线上监测、线下实证、多措处置、稳妥善后”的“四步工作法”,广泛开展无传销社区和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不断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协作查处工作机制。
  优化网络市场等重点市场监管。发挥好网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强化监管协同,突出信用约束,深入开展2018网监专项行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强化网络服务交易监管。深入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突出整合、融合、共建、共治,推进网络市场整体环境优化。探索建立重点平台企业联系指导制度。实施全网警示、惩戒,加快建立健全网络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农资市场、成品油市场等重要领域市场监管,加强合同行政监管。
  深入推进广告战略实施。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快速处置涉及政治敏感及导向问题的广告。部署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网络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整治医疗、药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事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测效能,开展对1000家省级以上主要媒体、1000家主要网站的日常监测。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协同监管。组织开展《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做好行业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完善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制度,推动广告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消费维权,更好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推进消费环境综合治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强化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力度。围绕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建立联合打假工作机制,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加大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抽检力度,加强案件督查协办和执法联动,依法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完善商品质量抽检结果公示制度,扩大公示社会影响力。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强化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特别是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监管,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完善全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系统和全国消费侵权案件数据库。
  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放心消费创建工作“部委全联动、省级全覆盖”。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形成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发布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引导,普及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
  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加强12315中心建设,拓展12315电话平台的功能。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建设,力争3月15日上线运行。推进互联网平台与电话热线数据整合,强化数据分析和定期发布,定期公布各地12315投诉量。发挥电子商务投诉维权中心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的作用,提高跨境和网络消费纠纷处理满意率。鼓励通过诉调对接、人民调解等方式解决消费纠纷。加强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建设,扩大12315“五进”和“一会两站”覆盖面,进一步畅通农村地区消费维权渠道。完善创新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检查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责任,发挥行业自律和骨干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经营者首问制度,鼓励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等建立赔偿先付制度,并以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强化消费提示警示和行政约谈,开展消费投诉公示。大力推进“诉转案”工作,督促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
  支持消费者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围绕社会热点和消费新趋势,加大参与立法立标、企业约谈和公益诉讼力度。结合消费热点开展比较试验,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商品质量的监督调查。宣传依法、科学消费维权理念,提高消费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推动全国消协组织建设,提高消费维权能力。
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依靠技术、依靠改革、依靠系统,深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大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供给质量提升。
  继续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提升商标审查评审科学化、无纸化、智能化水平,研发图形智能化检索技术,研究建立智能审查辅助系统、商标评审网上申请系统和新一代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等。放宽申请受理点审批,推进受理点与质权登记点一体化建设。加强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建设,提高商标审查能力。2018年底前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缩短至6个月,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发放时间缩短至1个月,商标检索盲期缩短至2个月,商标转让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商标变更、续展审查周期缩短至2个月,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7个月。持续推进商标数据开放共享,年底前向社会开放全部商标数据。
  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商标审查、异议、评审与司法审判等关键环节的协调配合,推动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商标恶意抢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为重点,从严从重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推动商标监管执法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加强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建设商标代理机构信用监管系统,严厉打击商标代理机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着力规范商标代理行业秩序。
  提高商标品牌建设与服务能力。加大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推进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引导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商标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提升中国商标品牌影响力。推广地理标志精准扶贫经验,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工作。推动各地从法律制度上取消著名、知名商标制度。
  推动中国商标品牌国际化。引导企业加快商标品牌海外布局,建立商标海外维权合作和援助机制,建立完善商标国际注册和海外维权数据库,提升企业海外维权能力。推广马德里商标注册体系,提高商标国际注册量。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强化信息支撑,完善监管体制和法治建设,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
  全面落实规划部署。按照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要求,把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予以落实。发挥市场监管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作用,研究制定2018年规划实施工作要点,推动跨部门跨领域重大任务的落实。加强规划的跟踪督导,做好年度报告和中期评估工作。各地要做好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
  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按照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要求,支持市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对规范综合执法、科学划分事权、加强基层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动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加大政务信息和宣传工作力度,统筹发挥“两报两刊”、总局网站以及新媒体作用,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及时有效落实到基层。
  完善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体系。推动《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个体工商户条例》《禁止传销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立法修法进程。积极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规章制定修订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持续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有序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执法公示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建设,确保行政权力正确运行。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抓好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系统的整合、优化、完善和应用,全面巩固商事制度改革信息化成果。基本建成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一期)工程。加强大数据监管,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增强市场监管智慧化水平。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建设并开展试点工作,以信息共享促进管理优化,以信息开放促进服务提升。完善工商和市场监管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环境形势分析。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树立国际化市场监管理念,用国际视野审视市场监管规则和市场监管效应,提升市场监管国际化水平。以“一带一路”落实年为重点,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国际规则制订,全方位推进企业注册、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商标品牌保护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标合作论坛等活动。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打造一支与商事制度改革要求相契合、与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相适应的工商和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地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和扩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重点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综合施策,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
  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党内监督,强化纪律观念,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认真践行“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肃查处违纪问题,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完善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增强把握大局、开拓创新能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动人、财、物等向基层倾斜,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优化基层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着力打造专业化、复合型基层执法队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增强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等各项工作本领。认真做好“双先”表彰等评先评优工作,不断增强系统凝聚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工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开创新时代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