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百行征信落地 个人征信建设提速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业内期盼已久的“信联”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挂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信息。在告别临时称谓“信联”后,个人征信即将正式开启百行征信时代。
百行征信落地
  根据披露,百行征信是在人民银行指导下,由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与市场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发起组建的一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
  公示显示,百行征信的主要股东及所持股份确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其他8家市场化征信机构各持股8%。
  记者了解到,百行征信的个人信用信息以个人负债信息为主,与负债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为辅。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掌握的个人负债信息,以及其他市场主体掌握的个人负债信息等。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主要在银、证、保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个人征信活动,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维护的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据悉,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成立后,意味着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金融信用数据来源将可能扩增“200多家网贷公司、8000多家县域的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的相关征信数据。
  专家指出,国家一直在努力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征信系统,但仅靠官方的努力,推进速度还是较慢。通过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筹办,可以直接融合广泛的民间征信数据,将大大扩增征信人口的覆盖与征信数据的采集。同时,还可以运用民间的力量来推进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与环境建设。因此,百行征信的批筹,将推动我国的个人征信建设提速,可谓一举多得。
打破信息孤岛
  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市场中信息孤岛效应愈发明显,过度多头借贷、诈骗借贷等问题频发,迫切需要有一家符合独立性要求且能够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个人征信机构。
  不过,市场上以征信命名的机构并非少数,但稍加注意便会发现,这些众多的征信机构中,从事的征信业务多是企业征信业务。从事个人征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目前已经收录了约9.5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有4.8亿人左右。迄今为止,官方承认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企业仅有上述8家机构,但这8家中依然未有一家获得业务牌照。
  对此,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8家机构都想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且不具备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到底谁能办个人征信?假如多个有共同意向的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申办一个行不行?我们说这可以。我们有很多协会建立的会员信息共享平台,按照现在的业务方式应该属于一种征信活动,应该受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约束。”现在看来,万存知的这番话显然为百行征信的可能“出世”作了一定铺垫。
  记者了解到,由行业协会出面帮助发展独立的、不依附于任何企业集团或金融集团的征信机构在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先例。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从百行征信目前的股东构成来看,每一个发起方都是市场化机构,都不绝对控股。这将有利于其保持独立性,对信息主体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符合个人征信的基本要求。
  “央行成立的征信中心没有覆盖互金用户,且互金机构之间缺少有效统筹,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紫马财行CEO唐学庆认为,“信联”的成立能大幅降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征信成本,构建一套较完善的征信系统,“同时,‘老赖’们将无所遁形,多头借贷等问题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没有一套切实安全可靠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始终只能停滞在理论阶段。
为个人信息加“锁”
  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即将面世。但是,人们关心的是:个人征信机构掌握的信息涉及大量个人隐私,如果由一家市场化的机构来采集,个人信息会不会有被滥用、被泄露的风险?
  对此,百行征信相关人士介绍说,百行征信未来将严格按照《国家网络安全法》《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制定业务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和数据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客观记录和合法合规使用,提高个人征信业务透明度,合法合规地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据介绍,百行征信将以最低、适用原则采集个人信用信息,这意味着只采集个人借贷数据以及个人身份识别信息等支持类信息。对于信息的用途,未来也将会有明确的规定,百行征信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主要应用于借贷等经济交易场景,禁止将个人信用信息用于社交、婚恋等与借贷活动无关的场景。未来在采集信息时,百行征信不仅要获得个人授权,且特定用途特定授权,禁止一次授权反复使用、无限使用。同时,将严格履行保密业务,诚实守信,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据悉,未来百行征信的个人不良信用信息也将5年更新一次。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行征信落地 个人征信建设提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