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直播竞答疯狂撒币 知识真能变现吗
作者:任震宇 冯松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组团参加直播竞答能提高获奖率。
图二:1月10日晚,马东杰参加直播竞答获得1700元。

图三:刘涵拿到了复活卡。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冯松龄 文/摄
  用户只需在APP内参与直播互动答题,就有机会瓜分奖金。新年伊始,一种人人皆可参加、答对即可分钱的直播竞答游戏火遍全国。不到10天,推出直播知识竞答活动的平台已经有六七家,每场参与竞答的人数多则几百万,少则几十万,每场的奖金额度也突破百万。直播答题怎么玩?普通用户真能赚到钱吗?各大平台“烧钱”吸引人气的游戏形式又能走多远?让人充满疑虑。
全民“赶场”竞答
  “还有10分钟,把电视机关了!”刘涵对合租室友喊道。
  1月8日晚上11点,4个北漂姑娘突然亢奋起来。王晨、马晓、张彤二话不说关了电视,拿出手机,顿时,屋里屋外响起了手机“四重奏”。
  她们等待的是一个名为“百万英雄”的在线直播竞答游戏。参与者只要在直播过程中连续答对12道单选题,就可以参与瓜分100万元奖金。“大年三十又叫什么?”第一道题目弹出。“这道题简直就是送分题。”马晓迅速做出了答案,所有人也都安全过关。但随后在一道与古诗词有关的题上,马晓败下阵来。刘涵输在了一道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化学题,但她通过复活卡,获得了继续参赛的机会。“中国古代‘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不包括……”这一题卡住了她们,于是每人各选一项,确保有一人能晋级。最后张彤一人孤军奋战,其他3个人做智囊。经过群策群力,张彤最终通关,成功从100万元奖金池中分走了属于自己的80元。她以每人20元红包的形式回馈了其他3个人的帮助。
  与此同时,在数百公里外的沈阳中科院金属研究所,6名材料学博士围坐在一起“团战”。马东杰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出了对这种“弱智题”的不屑,然而最终他以最后一题之差惜败。问其原因,他摆摆手说:“手抖了,手抖了……下一场不见不散。”另一位姓李的博士随后将一个76元奖金入账的截图发在了家人群,赢得一片点赞。
  李博士告诉记者,由于平日科研工作繁忙,他并不是一个沉迷游戏的人,但这种游戏只要花20分钟的时间,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知识,尤其是那种心理层面的成就感,是其他游戏所不具备的。
  新年伊始,这种人人皆可参加、答对即可分钱的直播竞答游戏随着“冲顶大会”APP横空出世,风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晒账单、共享邀请码成为朋友间一种新的打招呼方式。随后,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推出了类似的“百万英雄”,映客直播则打造了“芝士超人”,花椒直播的“百万作战”上线,KK、派派等直播平台也纷纷跟进,直播竞答游戏如同燎原烈火,成为当下最新最火的互联网经济形式。
“撒钱”吸引流量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直播平台的直播竞答形式大同小异,都是由一个主持人给参与的用户直播出题,每道题会在直播页面上出现,同时出现3个待选答案,参与者必须在10秒钟内点击其中一个选项,随后由主持人公布答案,答错就被淘汰,答对则继续下一道题,答对全部12道题则算闯关成功,可以和其他胜利者共同瓜分本场奖金。
  这些问题涵盖范围很广,从生活常识到文学、地理、历史、物理、化学、娱乐各项知识无所不包,总体上并不算难,不超过高中的知识范围,但由于答题时间短、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想闯过12关并不容易。
  各直播平台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奖金也是一路走高。现在一场直播竞答活动,奖金少则10万元,多则100万、200万元。而一天要举办5场甚至8场竞答活动。也就是说,部分直播平台一天要“烧掉”的奖金就高达400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一场答题活动,参与者少则七八十万,多则超过200万。参与的人数越多,也意味着最后获得胜利的人也会越多,而单个参与者所分到的奖金就会相应减少。即使一场奖金高达100万、200万元,最后闯关成功者分到的奖金往往不过十几元、几十元,少的甚至不到1元。记者参与了5场直播竞答活动,3次闯关成功,拿到的奖金不过38元。
  庞大的参与数量带来了巨大的注册用户数及流量,直播竞答在游戏规则的设置上也以吸引更多注册用户为目的,如大多数平台都规定用户向自己的朋友推荐该平台的直播竞答活动后,朋友如果下载APP并注册参与竞答,则使用者本人和其朋友各能得到一张复活卡。参与者在答题过程中如果答错题,则可以使用复活卡复活并继续参与答题。
  新浪集团高级法律顾问王磊认为,这种模式的设计,复活机会对于是否能瓜分最后的奖金至关重要,成为用户疯狂邀请好友的驱动力,能迅速积攒大量新用户群,与其说这类直播竞答是答题平台,不如说它在通过“撒钱”“答题”“复活”等模式在短时间内积攒大量流量,这些流量在后期可以通过各种操作转化为价值,该模式作为互联网“冷启动”的第一环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认为,直播竞答是目前直播平台获取新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一种方式。从长期看,直播竞答模式影响深远,实际上是为直播平台、主播与用户的交互方式探索了新的模式,为直播行业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大部分的直播节目都将是高度交互性,这种玩法甚至将延伸到更多的泛娱乐领域。
奖金分配“威信”不足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参与竞答活动中发现,这些直播平台当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在知识点中植入广告,推荐其他APP。如决出独享百万元巨奖的“芝士超人”,其奖金由某个APP提供,并在比赛前就预告参与者,要获得这场比赛中的一道题答案需要用户下载并注册该APP,在APP中查找答案。但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直播平台推荐的APP或者服务,与自身往往属于同一母公司或投资人。这种模式能否推广并持续,还有待观察。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认为,由于直播答题植入广告较为容易,盈利模式相对清晰,对于平台获取新用户又有重大帮助,所以将成为泛娱乐产业生态的兵家必争之地,奖励金额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这种情况下,应避免博彩化、娱乐化的倾向,切实帮助用户增加知识、提升见解、传播正能量,才能保持这一新兴模式的长期健康发展。
  直播竞答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对其奖金分配公信力的质疑。于佳宁认为,目前每场直播答题的总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关键数据仅由平台方自愿披露,参与者很难判断奖金是否足额发放。此外,内部人参与答题,甚至作弊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比赛的公平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他建议平台方主动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或者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加奖金发放机制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切实保障用户的权益。
  新浪集团高级法律顾问王磊也持类似观点:“直播答题的模式导致用户对答题和奖金的分配都是被动的,无法主动参与最后奖金分配结果的确认,整个活动都不透明,无法确认其公布的总金额是否与实际发放的相符。这导致网站的宣传无法证实,所谓的奖金和最后的获奖人数也都无法证实。在无法证实真伪的情况下,就无法保证最终结果的公平性。”
个人信息亟待保护
  另一个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是参与者的个人信息能否得到充分保护。有网友提出质疑:“我要参加竞答,就必须在直播平台用微信或者手机号注册,为了复活卡还要去拉朋友,这样直播平台掌握了我的个人信息和交际圈信息。如果我要将奖金提现,还要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账号,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个人信息。直播平台掌握这些信息后,能否保证其安全?”
  对于这一质疑,于佳宁认为,目前部分直播答题平台要求用户在提现奖金时提供户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预留手机号等信息,绑定银行卡后才能顺利提现。这些信息如被滥用或泄露将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建议平台方从用户角度出发,尽可能减少对敏感数据的搜集,并对用户数据做好全方位保护,切实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打消用户疑虑。
  王磊也认为,目前这些直播平台的用户隐私政策偏向于保护企业利益,对于用户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保护规定较少,用户同意的隐私保护政策中也往往没有规定APP有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义务,导致信息保护方面呈现空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直播竞答疯狂撒币 知识真能变现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