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关于纯电动车型电池技术的诸多焦虑,至今仍难有突破式解决方案。面临很难突破的瓶颈,2018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新能源引导与决策层再提插电混动车型,是否有退而求其次之意——
插电式混动车型尴尬进阶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片


    图一: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车销量构成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仅占14%。吴博峰/摄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不在补贴目录里,也不免征购置税,比起纯电动车型来,少了好几万元的财政补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新能源车综合超市里,销售顾问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劣势。
  然而,就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上,一直为电动车大力站台的科技部部长万钢以及部分与会嘉宾,一改近年主推纯电动思路,呼吁除了纯电动车以外,建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作为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过渡性产品。
  此言一出,业界多少有些愕然。插电式混动一直难入决策引导者法眼,因而连补贴目录都难以进入。而且,不管是与不插电混动车型相比,还是与纯电车型比较,插电式混动技术含量产品标准都难言高端。这样一个“过渡性”产品,要成为“主要过渡性产品”,颇显尴尬。
  如此尴尬,而再次入局,所为何来?
  纯电动车靠什么成了市场主流
  “考虑到实际销售环境和价格因素,我们店中所有新能源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北京首资庞大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福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至今,“独享补贴”仍是纯电动车打动消费者时最愿意强调的关键词。
  一直坚持靠政策“取暖”的纯电动车,在过去几年给外界留下霸占市场的强硬印象,它曾在整个新能源车都打不开市场局面的情况下,因为享受全方位扶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市场销售份额牢牢占据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首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车销量构成中,纯电动车型占据高达84%,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仅占14%,两者差距可谓十分明显。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发生“一边倒”,各大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产品布局也纷纷向纯电动车型倾斜。
  新能源车销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其中,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占比还在不断攀升。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将有60余款纯电动车进入市场,比去年有着明显的增加。
  但是纯电动车这种模式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还是一个问题。而纯电动车这个市场宠儿对于国内新能源车除了业绩贡献,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认可度提升并无太多帮助。
  在销量呈火爆增长的同时,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在面临着充电难、续航焦虑等各种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持续性烦恼。
  近几年,从曾在市场所向披靡的比亚迪e6到如今的市场销量冠军北汽EC系列,这些车型的市场影响力有目共睹。然而,这些车型距离“消费者满意”的身份尚有差距,甚至都有较为明显被诟病的问题。
  面对着市场上的发展瓶颈,万钢表示,纯电动汽车虽然发展快,但在功能性能上依然有短板。从现在发展的趋势上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成为车用动力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由此可见,逐渐失去地位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望彻底摘掉“边缘化”的帽子,从一个配角跃升为被消费者和业界认可的产品。
  当插电式混合动力又一次迎来重生,能否凭借自身能力改变现有市场格局,对产品的硬实力是一种考验。
  插电式混动一样躲不开充电难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第一个“爆款”车型就是出自于“新能源车领导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秦。
  作为插电混动车型,秦自上市以来,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在上海地区,因为成功进入补贴目录,享受着免费牌照的红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事实上,人们由此真正认识并且注意到插电混车型的存在和使用特点。
  一款新能源车,有电没电都可以使用,乍一听上去感觉顿时解决了使用难题。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注意到打着“新能源车”标牌的插电混动车型,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使用习惯方式不同,普遍将其作为传统燃油车来使用。
  如此一来,大大减弱了其作为新能源车的属性。
  为防止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打政策“擦边球”,一部分市场利好政策不再继续,从此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便走起了下坡路。
  2018年,“双积分”政策即将实施。受此因素影响,新能源车市场势必要迎来一轮洗牌。
  对此,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认为,充电站的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所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然是全球私家车发展的主流。
  虽然作为国内最早主攻新能源车的企业,比亚迪认为要继续深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但有意思的是,2018年比亚迪产品规划却与这一论调恰恰相反。
  2月1日,在比亚迪在京举办的“王朝绽放,创启未来”纯电动汽车全产品矩阵战略沟通会上,比亚迪汽车营销总监叶庭文宣布今年将陆续推出e5450、秦EV450、宋EV400、元EV360四款新车型。
  这样的产品布局完全出乎记者的意料。比亚迪汽车营销总监叶庭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称,未来还会考虑增加在插电混动车型方面的布局。
  但从目前市场政策来看,纯电动车会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一路畅行,不会有更多阻碍。面对着电动车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坚定支持的比亚迪选择了向纯电动车妥协。
  插电式混动低油耗的话术悖论
  “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虽然不享受直接补贴政策,但油耗低是最大的特点,百公里油耗才不到2L。”在平日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论调。
  理论上而言,这确实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达到的程度。只不过,这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
  比如奇瑞艾瑞泽7e1.6LCVT致尊版,其工信部油耗仅为1.9L/100km,纯电动最大续航里程为50km。换句话说,只要超出50公里后,车辆将进入传统汽车模式,油耗将直线上升。
  当电量消耗殆尽,如果车主不能及时充电,车辆将开启第二模式:烧油。
  以日常出行方式计算,人们往返距离往往会超出这一距离,即使达不到也不太可能做到回家就进入充电模式的状态。
  与传统车型不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由于增加了车载电池和电机,直接导致车辆自身质量变重,车辆在长距离行驶或传统燃油车最为省油的高速路面,都不能实现较好的燃油工况。
  在有限的前提范围下,给出了一个无限结果。因此,低油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实际上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叶庭文表示,不否认有些客户由于充电不便利用油车的属性去驾驶,当然,从一些官宣的统计结果看,充电的车主要比加油的更多,不能因为少数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就去否定这一技术。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性价比,也更接近燃油车型。
  对于消费者而言,与其说是对纯电动车型的喜爱,不如说是限购与政策鼓励,推动了他们的购买行为。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纯电动车型电池技术的诸多焦虑,至今仍难有突破式的解决方案。面临很难突破的瓶颈,如今新能源引导与决策层,再提性价比更接近于传统车型的插电混,是否有退而求其次之意?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车评台·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插电式混动车型尴尬进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