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监督篇
网红产品猫腻深藏 比较试验厘清真相
作者:邱欣怡 刘浩
图片
图片


    

图一:上海市消保委通报现制茶饮料(奶茶)主要营养成分比较试验结果。 刘浩/摄

图二:消费者排队购买网红奶茶。
■邱欣怡 本报记者 刘浩
  当前,“网红”已成消费热词,不少被贴上网红标签的产品也随之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饽饽。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网红产品存在夸大宣传、故意误导等众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2017年7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展现制茶饮料(奶茶)主要营养成分比较试验,发现多款网红奶茶咖啡因和糖含量过高。
网红奶茶健康存疑
  为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网红产品,上海市消保委从消费热点入手,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建立消费评测体系,借助全媒体跟踪发布,更犀利、更大胆、更客观地揭示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自律、行业规范。
  为引导消费者选购营养健康的饮品,2017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决定对现制茶饮料(奶茶)主要营养成分开展比较试验,并对消费者进行相关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的调查。
  记者了解到,在做比较试验之前,上海市消保委委托食品调查专业机构对特定消费人群,以及在外卖平台有过外卖订单的消费者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渴望了解奶茶产品的状况,部分消费者反映喝奶茶比喝咖啡还兴奋。
  根据前期调查,上海市消保委在27家奶茶铺中购买了51件奶茶样品,包括喜茶、皇茶、贡茶、一点点等网红奶茶。考虑到消费者有不同的饮食偏好,样品中包括奶盖茶、无糖茶、鲜奶茶等多种类型,价格从7元至32元不等。
  对于检测指标,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表示:“食品安全并非主要检测指标,我们要从健康角度进行考量,根据中国膳食营养标准探究其配方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试验人员委托上海市营养食品质检站,对奶茶中的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奶茶成分实际数据与消费者普遍认知差异巨大。
  宁海表示,比较试验不仅测每一款奶茶的糖分,还专门测了标注无糖产品的糖分,测试结果显示,宣称无糖的样品并非不含糖。
  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经营者会提供“少加糖”或“不加糖”的奶茶。20件宣称无糖的样品,竟全都有糖分测出,实测含糖量在1.2-5克/100毫升之间,标称品牌为希望先生、世界茶饮、风行茶饮、卡旺卡、喜茶、葡茶、源素茶、LELECHA等样品高于平均值2.4克/100毫升。
  前期调查还发现,69%的消费者会选择“少糖”“低糖”或“无糖”等甜度低于“正常加糖”的奶茶,而半数消费者认为“无糖”代表完全不含糖,适合特殊消费人群饮用。同时,消费者普遍选择“少加糖”或“不加糖”,认为更健康。“商家清楚知道标注‘无糖’不代表一点糖都没有,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无糖就是一点糖都没有。”宁海说,上海市消保委开展的比较试验是以模拟普通消费者购买为基础的。
  检测结果还显示,个别样品咖啡因含量偏高,51件样品的咖啡因含量平均高达270毫克/升,标称品牌为乐堂口、米芝莲、人在茶在和猫的天空之城的样品每杯的咖啡因含量高于300毫克。其中,标称品牌为乐堂口的样品每杯的咖啡因含量高达428毫克,含量相当于4杯咖啡或8罐红牛。
  在本次比较试验购样的27家店铺中,仅有1家店铺(桂源铺)给出了“老人、儿童、孕妇不建议饮用奶茶”的提示。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的消费者认为“奶茶中肯定会有咖啡因,而且有些品种中咖啡因含量会很高”。96%的消费者认为,对于奶茶不适合部分人群饮用的情况,经营者应在门店或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作出提醒。
  奶茶好不好,用奶是否新鲜是关键,而蛋白质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则是两项重要衡量标准。检测发现,有19件样品蛋白质含量明显偏低。目前对现制茶饮料(奶茶)的蛋白质含量并无标准,茶饮料的推荐性标准中要求奶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0.5%。本次测试结果显示,51件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达到2.92克/100毫升,接近普通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而最低的只有0.24克/100毫升,相差达12倍。标称品牌为阿姨奶茶的样品蛋白质含量最低,为0.24克/100毫升。
  另外,个别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摄入过量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克。测试结果显示,标称品牌为阿姨奶茶、卡旺卡的4件样品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
  检测结果出来后,实验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成分对比,发现不同价格的现制奶茶虽口感相似,但成分差异很大。为确保数据检测的准确性,上海市消保委还在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铺进行了二次购买,检测结果相差无几。由此可见,这些有品牌授权的奶茶铺在配方上有一定管控,操作中不存在特例。
  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于现制奶茶营养成分的辨识度不高,奶茶究竟用何种原料冲调,仅凭口感难以辨认。宁海指出,现制奶茶不告知营养成分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目前国家对现制现调奶茶并无相关标准,但不是没有安全问题的食品都是健康的,经营者要告知不适宜人群,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检测结果引发关注
  此次奶茶比较试验报告和调查结果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予以专题报道。上海电视台、上海电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上海主流媒体在检测结果发布当天即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APP客户端抢发报道。报告发布后三小时内,上海发布(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超10万次,微博阅读量超50万次;《人民日报》《新闻晨报》《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青春上海》等数十家媒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转发报道,阅读量均破10万次,获得上万网友点赞;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面对惊人的阅读量,宁海也表示出乎意料:“网红奶茶作为当前消费热点,极大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同时,奶茶产业目前还没有一定行业标准,消费者不了解奶茶的原料配比,导致没法科学消费。此次比较试验结果的发布能够改变消费者认知,尤其是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消费者的反馈也令人欣慰。这次比较试验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奶茶,解开了长久以来的疑惑。如反映饮用奶茶后失眠的消费者决定减少饮用奶茶,为健康选择无糖奶茶的消费者也因此转变观念。
  除发布数据外,上海市消保委还向经营者及消费者提出建议:相关经营者应提高责任意识、履行提示义务、提升产品品质,消费者应走出认知误区,科学饮用奶茶。
严格履责引导消费
  社会监督是消费者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开展比较试验是搞好社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是对行政部门监管的有益补充。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不少商品日益呈现出品牌多、种类广、概念杂等特点,而有些商品宣传存在缺乏依据和不符事实等情况,使消费者在选购时无所适从。
  宁海指出,新消费时代下的比较试验要抓住消费热点,关注消费前沿,洞察消费趋势。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对标最好水平、最好标准;找准比较试验对象的分析角度,提高工作的专业性、时效性和精准度。要帮助消费者打破原有观念,走出误区,科学理性消费,更要引导行业建章立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市消保委聚焦品质消费,将品质线作为比较试验判断标准。重点关注消费者对时尚、新兴、概念产品的新需求,从消费者的视角,以“体验式”的方法,开展比较试验、消费调查等,大胆、客观地揭示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督促企业自律规范,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5 版:3·15年度报告【拥抱消费新时代】】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红产品猫腻深藏 比较试验厘清真相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