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购车时所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外观、性能、配置、空间,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车辆安全。C-NCAP碰撞测试则是判断一款车型安全系数最为直观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车辆的一种考核。
图一:2017年,C-NCAP共完成40款车型的测试。 李方/摄
图二:全系标配ESC成为很多新车宣传亮点。
图三:汉腾X5在侧面碰撞测试中。
■本报记者 李方
2017年,对于C-NCAP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2018年开始,C-NCAP将采用安全测评系数更高的《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
在2015年版规则实施的最后一年,C-NCAP完成40款车型的测试工作。其中,A类车5款、B类车8款、SUV25款、MPV车型2款。
这40款车型中,有25个自主品牌、25个合资品牌、1个进口品牌。
评价成绩总体向好。30款车型获得5星级评价,占比75%;7款车型获得4星级评价,占比17.5%;3款车型获得3星级评价,占比7.5%。
新面孔加入C-NCAP
2017年,又有一批汽车品牌加入C-NCAP测试。
这些首次参加C-NCAP碰撞测试的品牌车型,经过C-NCAP的严酷洗礼,产品安全性有了明显提升。
最具代表性的车型是自主新锐品牌汉腾汽车。它首次接受C-NCAP考验时,旗下的X7仅获得3星成绩;经过对症下药、技术改进,第二次参加C-NCAP碰撞测试的汉腾X5,如愿拿到5星级评价。
北汽比速汽车也是在2017年C-NCAP测试中首次亮相。其MPV车型比速T5,在2017年第4批测试中以0.1分之差无缘5星级评价。
首次参加C-NCAP测试的,还有福特旗下的豪华品牌林肯SUV车型MKC,最终以56.8分的成绩获5星级评价。
宝沃旗下BX5在2017年C-NCAP首秀中,也以57.3分的成绩获5星级评价。
自主品牌进步明显
C-NCAP实施以来,自主品牌安全性能有明显提升;很多车型的测试成绩不输于合资车型。
启辰T90的 58.5分、哈弗H7的57.4分,均为参加C-NCAP测试以来的最好成绩。
森雅R7虽以48.4分的成绩获得4星级评价,距离5星级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但比之前的1星级评价进步明显。
江淮A60的58.3分,与同年测试的大众辉昂、起亚K5等中高端车型比肩。
当然还有一些品牌为没有突破“5星”门槛而愁眉不展。
华泰圣达菲以48.3分的成绩获4星级评价,华泰汽车至今依然没有车型能够获得5星级评价。
力帆轩朗在2017年的测试中获3星级评价,力帆品牌也还没实现5星级评价零的突破。
知名品牌技术底蕴深厚
当然,全球知名汽车品牌的技术底蕴仍无比深厚。
在2017年第4批测试中,宝马5系以59.5分的成绩,创造了C-NCAP2015版实施以来的最高得分纪录。
按照2015年版规则,总成绩为61分。这意味着宝马5系距离满分只差了1.5分,表现趋于完美。
宝马5系在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得到17.79分,距离满分只差了0.21分,得分率高达98.8%。这个成绩也是2015年版C-NCAP规则实施至今,该试验工况的最高得分。
在该试验中,前排假人在头颈部、大腿和小腿部位都得到了满分,只是在胸部略有失分。同时,其后排得分率也比较高。
本次进行试验的车型为华晨宝马有限公司生产的宝马5系 530Li领先型M运动套装,试验车购买价格为47.89万元,是C-NCAP实施后(截至2017年第4批)价格最高的试验车型。从其在C-NCAP碰撞测试中的表现来看,它对得起身价,是一款拥有顶级安全性能的车型,树立了安全标杆。
SUV车型背后的秘密
2017年C-NCAP五星云集,也与SUV受测车型数量占比较高有密切联系。
2017年,C-NCAP测试SUV车型达25款,在C-NCAP测试的40款车型中,占比达62.5%。
受测SUV比例高,与SUV市场销售表现好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SUV车型市场火爆,将之誉为拉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火车头也不为过。
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17年,乘用车共销售2471.83万辆,其中SUV车型销售 1025.27万辆,同比增长13.32%。除了SUV是两位数增长外,传统燃油轿车和MPV车型,均呈现下滑趋势。
在2017年测试的成绩排名前10名的SUV车型中,以自主品牌为主。
自主品牌SUV测试得分普遍较高。其中,启辰T90最高,58.5分。这是自2015年版规则实施以来的第二高分。
但是,SUV碰撞得分高,并非意味着SUV一定要比轿车更安全,其中另有原因。
这是因为,C-NCAP目前在用的碰撞测试台车,是根据轿车车身高度设计的,身材更高的SUV占便宜。而体量较小的SUV车型就没有这般幸运,安全性能不足问题暴露无遗。
参加测试的猎豹CS10颇具代表性。这款小型SUV在2017年的C-NCAP测试中,仅得47.4分,3星级评价。而猎豹品牌自接受C-NCAP碰撞试验以来,至今没有获得过5星级评价的车型。
ESC几成标配
ESC即“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StabilityControler),主要对车辆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进行控制,使汽车在变换车道或是过弯时能够更加平稳而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主动安全配置。
C-NCAP在2012年改版时增加了对ESC配置的鼓励加分,主动安全概念首次得到体现。
ESC系统对于交通事故贡献率不容争议,经过这几年的推动,对于新车型,ESC的装配率还是较高的,从刚开始在高配车型中较为常见到逐渐全系标配。
全系标配ESC成了很多新车型宣传的亮点。
在参加2017年碰撞测试的所有车型中,只有两款车型未配备ESC,ESC的配置率达到95%,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同时,所有获5星级评价的车型均配备了ESC。
2018年版规则即将实施
2017年4月20日,C-NCAP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这是C-NCAP自2006年实施以来的第4次改版。
全新的2018年版C-NCAP在原有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正面 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座椅鞭打试验等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并针对中国行人事故高发的特点,适时增加了行人保护试验和和车辆主动预防安全性能,全面覆盖车内外主、被动安全要求,评分及星级划分体系也做了较大调整,并新增对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的评价。
自此,由乘员保护、行人保护、主动安全三大板块构成的全新《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出台,并将于2018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名词解释
C-NCAP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
C-NCAP对试验假人及传感器的标定、测试设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车辆状态调整和试验过程控制的规定都要比国家标准更为严谨和苛刻,与国际水平一致。与中国现有汽车正面和侧面碰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相比,不仅增加了偏置正面碰撞试验,还在两种正面碰撞试验中在第二排座椅增加假人放置,以及更为细致严格的测试项目,技术要求也非常全面。
C-NCAP自2006年推出以来,在促进提高国内汽车安全整体水平、提高国内汽车安全装置率、企业加大在汽车安全领域上的投入力度等成就令人瞩目。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64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多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