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科学消费·时尚课堂
含有害杂质的消费品真的变多了?
作者:李燕京
图片


      谁都希望自己选择的商品是健康的,但时常能听到某种商品含有毒、有害杂质的消息,这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有些提心吊胆。为了能够放心明白的消费,我们将针对什么杂质才是有害的,它们容易出现在哪里等话题进行系列报道。告诉大家,其实生活中真正含有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的有毒、有害物的商品少之又少。
■本报记者 李燕京
  每次传出某种人们常用的商品含有毒有害物质讯息时都会引来消费者的恐慌。更让人困惑的是,现在关于某种商品含有毒、有害杂质的消息出现频率不断走高,尤其是一些消费者信任的大品牌产品也被不断爆出有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连知名大企业也不能信任吗?
  其实,不断有商品被爆出含有毒有害物质并不是有毒物质增多,也不是黑心商人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光都集中在一个点上,自然发现的问题就多了。陈君石院士在解读食品安全时就形象地讲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其实是不太顾得上食品安全的。以前的冰棍里多放点糖精、色素,那叫有滋有味;现在多放点色素,叫做乱添加。以前冰棍外面用层薄纸片包着,管它什么食品安全;现在要包装严实,包装材料要无毒无害。人们越来越重视商品是否含有毒、有害物质,当然被发现的问题就会比以前多。这只能说是进步了,并不是越来越差。
  另一个原因就是,随着科学水平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一些微量有毒有害杂质也能够被我们发现了。例如,随着超高灵敏度检测手段的发展,使绝大多数物质的检测下限轻而易举地达到毫克每公斤级别。对于某些物质的检测还能够实现十亿分之一级(大概相当于标准游泳池中的一滴水)甚至更低的含量也能被检出。原本不知道也就坦然地使用,放心地吃,如今检测水平提高了,东西没变,但是认知变了,心情也变了。
  更让消费者心情不好的是,小作坊不讲究品质,为何大企业也总被爆出产品有问题?陈君石院士在谈食品安全时就指出: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认识,大企业出事的概率远远低于小企业。原因很简单,消费者可以去看任何一级权威部门的任何一个季度发布的不合格产品信息,里面几十条信息,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的产品。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6年就39次公布了超过10万批(件)化妆品的监督检测结果,其中不合格的产品几乎都是小品牌产品,很少有大品牌被测出不合格。大企业出事的概率远远低于小企业,这是一个不用太费神就知晓的常识。大企业技术设备更好、人员素质更高、经验更丰富、更注重品牌保护。人们更关注大企业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的产品影响的人群更多,但也不能误解为大企业就是更大的“敌人”。
  还有消费者总能听到商品含有有毒、有害杂质的消息,是因为对于很多物质的认识不正确,在误传一些错误的信息。近日,一篇自媒体发布的“盐里面加进了亚铁氰化钾危害身体健康”的不实信息在网上流传。文中提到,食盐里会添加一种名为亚铁氰化钾的添加剂,这种物质去掉“亚铁”就是氰化钾,氰化钾在10秒内能使人丧失意志。亚铁氰化钾到底对人体有无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专家委员会的评估数据,亚铁氰化钾的终生安全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025毫克。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表示,如果要造成健康负面效应,至少成年人每天要摄入1.5毫克亚铁氰化钾。如果按照我们国家标准规定量来推算,相当于每天要吃3两左右的食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质量、安全性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商品中有毒有害的杂质并没有越来越多,只是被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发现了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危害人们的健康。不要误解,相信科学,我们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时尚·家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含有害杂质的消费品真的变多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