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
深化“放管服”改革硕果累累
作者:陈晓君 吴采平
图片
图片


    

图一: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图二:“宜汉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
  本报武汉讯(陈晓君 记者吴采平)记者近日获悉,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揭牌,经过一年的探索,宜昌片区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成效初见端倪,“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片区“放管服”改革收效明显,湖北总体方案165项改革任务启动率100%,其中90项已完成,其余75项正在加快推进;国务院明确的前两批自贸区112项改革经验复制推广任务,81项已落实,31项正在推进;形成了“涉税执法容缺容错”“财政出口增信贷”“小微快贷”等自主创新成果56项。
  首推“一窗通办”审批模式。片区不再单纯依照部门设置窗口,而是实行“前台全科式受理+后台专业化审批”,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不再找窗口、跑部门,而是在任意窗口可以办理任何事。
  首创“集成服务”服务模式。片区跳出以单个审批事项为中心梳理流程的传统做法,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事为中心,整体优化办事流程所涉及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让老百姓办事“一目了然、一窗受理、一套流程办到底”。
  全面推行“一办到底”工作机制。“窗口无否决权”在片区得到全面推行,窗口工作人员非经批准,不得对申请人诉求说“不”,必须对申办事项协调到底、一办到底。
  “六多合一”改革领跑全省。片区全面推行包括“多审”“多评”“多验”“多证”“多规”“多管”在内的“六多合一”改革,将施工图审查、评估评审、竣工验收由串联改为并联,优化投资报建审批流程,投资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质提效。其中,“多评合一+区域统一评审”以园区为单位,将地质灾害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水土保持评价纳入区域综合评估范畴,实行“一次评估、长期有效、共享使用”。
  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发力。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自贸片区全面推行,清单外项目一律改为备案制,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片区在湖北省首推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豁免清单”管理制度,做到负面清单项目拒绝评,豁免清单项目无需评。另外,“多证合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湖北省首张“27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就出自宜昌,“43证合一”也在湖北省率先推行。
  信用监管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片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通与“信用宜昌”的数据通道,为全区2万多家市场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知识产权等部门,组建自贸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一个部门管市场”。在全国首推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对非主观故意造成的非重特大税收错报、漏报问题,从宽处理甚至免于处罚。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响应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去一年里,宜昌片区强力推动改革试验任务落地,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不断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显著。
  一年来,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0%,占GDP比重高达4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占全市25%;外贸进出口总值12.7亿元,净增长1.3倍。截至3月底,新增市场主体2675户,实有市场主体9492户,同比净增长30%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总额353亿元。
  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汪元程表示,下一阶段,宜昌片区将紧扣职责使命,抓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争取更大改革自主权;抓产业培育,实施“优强企业倍增工程”,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小巨人”;抓“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抓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协调推进水、陆、空、铁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降低企业的物流和时间成本,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服务高质量发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要闻·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化“放管服”改革硕果累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