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货运的车辆必须依法获得货运资质,而一些没有资质的车辆却进入了同城货运平台。
图一:按照相关规定,车身喷涂粘贴广告,需相关部门审批。 王小月/摄
图二:客车拆除座位,便成了货运车。 郝军/摄
■王小月
消费者陈先生为了把老父亲平常买菜用的小三轮车拉回家,通过某货运平台约了一辆货运车,没想到上门拉货的是一辆黄牌的金杯客车,只是这辆金杯客车除了驾驶室和副驾驶两个座位,其他座位已全被拆除。
已有20多年驾龄的陈先生有些不解:一辆轻型客车拆掉座椅,就可以变身货运车,这种对车体结构的改装,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这种车辆允不允许正常上路呢?
其实,这只是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在经历快速扩张的同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之一。
无资质不能从事运输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入驻同城货运平台的不乏微型、轻型客车。消费者心存的疑问是,什么样的司机和车辆需要持有哪些证件,才可以合法从事货物运输业务?
5月25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书面回函《中国消费者报》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北京市道路运输条例》之相关规定,申请从事货运经营的企业应当依法办理道路货物经营许可,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正、副本);从事货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依法办理道路货运经营驾驶员资格认可,取得相应《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从事货运经营的车辆,应当依法取得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许可,持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的《道路运输证》(正、副本)。
近年来,由于一些同城货运平台的资本扩张,一些无资质车辆被“放水”进入平台,这显然与现行的政策不符。
同城货运平台“货拉拉”公关人士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称,资质审核确实有把关不严之处,没有做到100%执行到位。今后货拉拉将大力加强准入考核,并逐步清除当前平台中存在的无资质车辆。
同样,作为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这些平台也有自己的苦衷。除了审核资质把关不严的问题,他们还面临实际困难。“就北京当地而言,货车入城证已经在官方渠道停止发放,我们也希望能够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对话,为平台司机争取到新增的入城证资质。”
客改货这条路行不通
面对没有相关货运资质、客车改货车等违法违规行为,同城货运平台除了加强审核与准入,就是正向引导。但从目前来看,这仍是平台需要面对的薄弱环节。
在现有的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中,运营车辆“客改货”的现象比较突出,这源于货运平台准入“放水”,司机拉货侥幸上路。一些本来不能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擅自拆装“客改货”,摇身一变,就成了上路赚钱的货运车。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以下简称北京市车管所)工作人员接受《中国消费者报》电话咨询时表示,“客改货”的做法,属于违规,车辆应以出厂为准,不能变更用途。
一些入驻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的车辆,往往在车身喷绘了大量文字、图片的广告,北京市车管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有关规定,喷涂、粘贴广告,需要北京市户外广告管理处审批,经过审批合格的,可以喷涂、粘贴广告。依照《北京市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第十二条,附着于车身的广告,其设置应遵循色彩协调、画面简洁明快及整洁美观的原则,车辆的车头正面、车尾窗以上、车身两侧窗户以上不得附着广告,设置车身广告不得对原车身颜色全部遮盖,不得影响识别和乘坐。
按照北京市车管所的说法,按照现有的政策规定,没有审批的,路面行驶属于违章,也会受到交管部门的处罚。
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最重要
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目前,北京市具备货运资质的车辆约为181000辆。而大量没有资质的车辆在入驻平台后,成了逃避监管的“漏网之鱼”。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作为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不能只收取费用,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
陈音江表示,平台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如对司机的身份、车辆的资质等要进行核实,确保符合基本的运输条件,把好资格审查关。另外,如果消费者受骗或者货损,平台有义务提供相应的协助,比如提供有效的、实质性的联系方式,承担应该负的连带责任等等。
陈音江表示,作为新兴行业,平台方要在做到资质审查、人车符合之外,还应加强管理,提供基本的倡导性的培训,让入驻司机和车辆遵守安全规则,接受运输服务管理。“平台要注重信誉,严格审查货运资质比较难,但对人和车的审核,车辆是否年检、是否具备运输资质,司机是否有犯罪记录等等,这些审核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尤为重要。
如果出现货损,根据一些平台的服务协议,作为运输主体和车辆拥有者的司机应承担责任,一些平台也推出了定制化的保险产品,试图以此来满足和保障货损的迅速理赔。
陈音江说,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同城货运平台探索保障货主的财产安全新模式也迫在眉睫。“消费者购买服务,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是没问题的,但如何更好、更安全地服务消费者,同时又不增加双方的成本,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这些都值得思考。”
监管查处仍有空白点
在利益驱使下,为了能在物流环节节省时间,违法使用客车装运货物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客改货”属于严重违反交管法规的行为,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交通拥堵。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曾专门就此部署了查处。但是,交管部门的查处也面临空白点,原因是车辆行为较为隐蔽,很难抓现行。
同城货运风口期时,资本大量入局,曾经在同领域竞争的企业有百家之多,烧钱补贴争市场成了各个同城货运企业的共同策略。
对于同城货运平台来说,“资金”并非应该操心的问题,运营能力的提升才是核心。而小面包、中面包车、小货车、厢式货车,这些正成为同城货运平台主力的车辆,正面临监管难的问题。
北京市交通委对《中国消费者报》称,目前,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已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无车承运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对共享理念的新方式要有审慎包容的态度,但前提更应该依法、依规定办事,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这种新生态模式的监管,防止监管出现空白点。”陈音江说。
面对消费者的切实需求,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未来如何平衡也需“货拉拉”们与相关部门合力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