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莫让“浓妆”与“魔舞”零食迷惑孩子
儿童“食育”亟待社会重视
作者:孟刚
图片


    图:食育科普读物。
■本报记者 孟刚
  所谓“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召开了以“食育营养,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探讨我国儿童的食育发展和营养健康问题。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除了在个别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
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并存
  长期以来,部分家庭在养育过程中盲目满足和过分迁就孩子的口味偏好,忽略了对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进而造成了青少年在食物选择上仅把“爱吃”当作标准。这样的理念导致过半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挑食和偏食现象,营养不均衡、爱吃零食、暴饮暴食、爱吃重口味或垃圾食品成了不少青少年的通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据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科主任陈伟教授介绍,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超过80%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而中国青少年青春期贫血发病率达38%。
  中国预防医学研究院调查显示,目前中国2.7亿名在校学生蛋白质摄入量仅为标准值的65%,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值的15%。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北京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9.5%,其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童中脂肪肝发病率为40%-50%,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11-33倍。“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究竟是什么让祖国的花朵变成了如此模样?”在研讨会上,陈伟教授不禁如此感叹。
  在会上,北京儿童医院营养保健中心主任梁爱民结合我国9个省区的儿童健康调研数据分析认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良、肥胖、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问题,且城乡间、东西部等地区差异明显。
  梁爱民表示,我国儿童身高增长已趋缓,而体重增长仍在继续,超重肥胖已成为儿童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之一。她建议,应重点关注儿童“隐形饥饿”,即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临床上儿童过敏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影响了我国儿童未来的身心发育。
食育关乎儿童身心健康
  如今,国人可能不用再担心“如何才能吃饱”,可问题在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非但没有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反倒是让肥胖等问题越发加重。归根究底,凸显的是儿童食育知识的缺乏。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张五九强调,尽管我国的经济实力和食品工业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食育与临床营养工作才刚刚起步,未来任重而道远。
  张五九强调了我国开展食育的紧迫性以及开展儿童临床营养工作的必要性,需要教育促认知,需要创新促发展,需要所有业内人士努力开拓,共同关爱儿童的身心健康。
  陈伟认为,对于儿童出现的营养健康问题,不要讳疾忌医,要从根源上找对策,将营养教育放在首位,把食育理念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帮助孩子拒绝“垃圾式”饮食方式,倡导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部主任段盛林教授表示,儿童食品是食品与营养的结合,是认知与判断的开端,对儿童未来的身心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尽快建立完整的食育体系,探索公众科普教育模式,改善我国儿童营养健康问题。
系统食育工作需各方支持
  据段盛林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在多部委联合监管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好的发展,但琳琅满目的学龄前儿童食品和所谓的书包食品中,高盐、高糖、高油以及刺激性的零食比比皆是,“浓妆”(色彩浓)与“魔舞”(口感重)并举,迷惑着孩子们的眼眸,诱惑着孩子们的味蕾,不仅营养安全问题严重,而且不识食物的本来风味。因此,除了公众科普教育外,系统的食育工作还应该包括临床营养工作,应有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的支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孙静教授在会上报告了2013年对我国3万多名0-5岁儿童的营养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儿童辅食添加时机、种类和频率都需要严格规范。孙静建议,儿童食品企业应研发营养素密度高、容量小、易消化的儿童营养食品。
  从营养角度讲,符合中国婴幼儿营养需求的才是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在此次研讨会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姜铁民介绍,三元公司通过开展母婴纵向队列研究,建立了我国人群不同膳食条件下母乳成分、母婴肠道菌群及健康等基础数据库,并探索了生命早期营养、肠道菌群、机体的互作机制。
  据悉,本次会议支持企业——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较早开展了我国母乳数据库建设工作,其研发工程师李媛媛在会上介绍说,根据现有数据研究发现,包括OPO结构脂在内的sn2-棕榈酸甘油酯是我国母乳脂肪中含量很高的甘油三脂,有利于婴幼儿消化吸收,将对开发设计新的婴幼儿配方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开展食育工作
  食育应是国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在食育方面起步较晚,但众多关心我国儿童健康发展的社会团体和专业人士已经开始探索符合我国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食育模式。
  记者了解到,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与浙江大学附属小学合作,进行了儿童食育课程本土化实践。研讨会上,浙江工商大学杨玥熹副教授分享了他们在食育实践中的成果和经验。通过食品和图片,展现了他们的儿童食育课程设计理念——“以食启智,以食育人”,通过对儿童自主选择健康食物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互动体验将健康饮食观念进行传播的教育方式,在国内探索了一条“食育专家+专业传媒公司+学校”的食育模式。
  此外,社会政策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也很广泛,如日本早在2006年就公布了《食育基本法》。研讨会上,日本华裔专家郭依子介绍说,日本已将“食育”放在德智体教育之首,培养儿童正确认识、选择食物的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邻国日本的这一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据悉,接下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将组织撰写2018年我国儿童食品白皮书。根据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创建我国儿童食品健康数据库,并结合临床营养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消费行为与营养需求,提出研究适合中国儿童的膳食结构模式与儿童健康食品研发方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食品·楼市】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儿童“食育”亟待社会重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