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无人驾驶?超级高铁?不堵车?无缝换乘?坐飞行汽车上班?在慢跑咖啡厅和朋友叙旧?未来交通让我们——
生活在路上
作者:武晓莉
图片


    图:2018未来交通峰会召开。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文/摄
  坐在自动驾驶的汽车里,就可以拥有“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美好生活;
  健身房正在加速,你很快就要到家了;
  一直在办公室忙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大洋彼岸另外一个美国分公司;
  坐超级高铁,一小时从北京到上海;
  ……
  在日前召开的由中国公路学会指导、高德地图主办的2018未来交通峰会上,记者深切感受到,未来交通出行体验,考验着我们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大脑”看见未来改变现在
  未来的城市也许可以有这样一个“城市大脑”:通勤距离在100公里以上,可以乘坐飞行汽车,“大脑”相当于智能空管,可以进行飞行汽车调度,发车频次高于现在的飞机,而且不会晚点;通勤距离在50-100公里距离之内,可以乘坐超级高铁上班,“大脑”为超级高铁制定一个精准的运力安排和发车时刻表,高峰期不用抢票,非高峰期也不会有运力空驶的浪费;通勤距离在20-50公里范围之内,可以乘坐无人智慧公交,“大脑”能够调度智慧公交分秒不差地把乘客送达目的地;通勤距离在5-20公里范围之内,可以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大脑”将以最优距离和最优时间运载乘客,不会出现拥堵和超载;通勤距离在5公里之内,可以用共享单车出行,“大脑”将记录每个共享单车的使用规律,单车投放完全匹配实际需求。
  “未来交通出行体验,从行在路上变为生活在路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认为,“交通领域在科技的推动下,将会迎来一波非常大的变革。”
  在与会专家看来,科技可以让人们畅想交通的未来,也可以实实在在地改变现在。
  刘振飞认为,科技对未来交通的改变,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是技术手段会让出行方式变得更丰富和立体。未来人们出行可能不再只是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技术可能会支撑更多、更丰富的出行方式。二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会让交通大体系变得更加有效率。未来的出行不只是选择从A点到B点,中间很多环节其实都能因人工智能变得更加顺畅,能让每个人节约时间,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整个产业都将在这两大方向上迎来新的变化。”刘振飞说。
  未来的交通生态将从单体智能向全域智能发展,因此需要一个能调度全局并能保证体验最优、效率最优、安全最优的“大脑”。
  上述的脑洞是不是很大?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如何把想象变为现实,正是未来交通探寻的方向。
超级高铁也许指日可待
  热播美剧《西部世界》里,巨大的公园地下有一条真空管道运输网络,结合升降电梯上到公园地面,可快速到达公园内某一处,这便是超级高铁。“在北京的环线上设置26个车站,这样我们就可以在20分钟之内到达北京的任何一个地方。每年不仅能减少5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够实现40万人次的乘客运量。”Arrivo联合创始人KnutSauer说,“如果使用了Arrivo系统,北京的交通将会这样。”
  KnutSauer介绍说,Arrivo的系统可以建立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因此在未来3至5年其实就可以实现。也就是说,建设这样一个能够涵盖5-100公里出行距离、效率非常高并且非常安全的交通出行系统,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速度已经成为未来轨道交通的竞争焦点。”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卫华介绍,目前世界上载人条件下测试的最快高铁,是日本低温超导磁悬浮铁路,时速达到600公里。
  张卫华认为,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中国高铁,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张国家名片。要继续引领轨道交通发展,还得从速度上着手。普通轨道受噪声、供电等制约,难以实现更高的速度,而真空管道磁悬浮技术等革新性技术的出现,会带领我们走到一个更高速度的境界。
  由于日本的低温磁悬浮技术难以大规模实现,张卫华和他的课题组正在成都高新区建一个适用于高温超导或电磁悬浮的长度为1.5公里长的实验交通管道,模型车在其中的实验速度最高可以做到每小时1500公里。按照这样的速度,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相信有了这些技术研究,超级高铁的普及也是指日可待。
放开双手面向未来巡航
  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这可能是全世界对未来交通的共同愿景吧。“我们计划以两条平行的发展路线实现蓝图,一条是渐进式的路线,一条是跨越式的路线。”通用汽车中国豪华汽车首席工程师马特·温格在演讲中说。
  马特·温格介绍说,今年1月份,通用已经推出采取跨越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第四代自动驾驶车Cruise。这是第一款可以量产的自动驾驶车,没有驾驶员、方向盘、踏板或者手动控制装置。他说,第一代能够真正解放双手的驾驶辅助功能已经用在上市的通用汽车上,概念车上表达的愿景已经成为现实。通过超级智能驾驶系统,用户会在驾驶过程中体会到无可匹敌的安全验证和直观控制操作。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目前该系统只能在分车道路、高速公路上使用。这些高速公路的双向车流是被水泥柱、草坪或者栏杆分开的,并且有明确的上下闸道,没有交叉的路口,也没有交通信号灯。其高精地图数据是由高德地图利用高精雷达技术测绘而成的,是美国第一个使用高德地图数据的智能驾驶技术。同时,还整合布局了实时摄像头、雷达传感器和增强式GPS定位系统、车载高精地图数据库,每季度会通过OTA远程升级技术,实现云端升级。
  马特·温格指出,摄像头、高精度地图、增强式GPS定位系统、雷德传感器控制着汽车的现行系统,使其在合适的道路上实时开启与地图的结合。通用汽车与业内领先的GPS系统供应商合作,提供比传统GPS精确4-8倍的车辆实时定位。此外,人机交互方面还有很多功能。搭载这套超级智能驾驶系统的凯迪拉克汽车,去年已经在北美上市,预计今年会在中国市场上市。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网络】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活在路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