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名家翰墨
笔墨从戎述情怀 素心师法山河美
——记著名军旅画家何永生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何永生近影。
图二:梁家河之春。
图三:大山深处。
图四:黄河落天向东流。
图五:初雪醉饮炳灵峡。
图六:向上的颂歌。
图七:石泉苔径午阴凉。
图八:千里黄河第一峡。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近日,由解放军美术创作院、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延安军分区主办,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延安市美术家协会、甘肃国画院、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协办的红色基因圣地梦——何永生军旅37年美术作品回乡汇报展在陕西省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何永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国画院副院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解放军美术创作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此次展览共展出何永生创作的中国画作品154幅,这既是他感恩家乡、回馈社会的一次集中体现,也是对他多年来坚持在大自然中写生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一次综合检阅。从内容上看,山水、花鸟并存,速写、素描兼备;从尺幅上看,既有夺人眼球的鸿篇巨制,又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寸之间精微小品。
  因拥有绘画专长被部队特招入伍
  1962年4月,何永生出生于陕西安塞,长于宜川。他从小酷爱美术,19岁时因拥有绘画专长背着画夹从军,先后当过炮兵、通信兵、电影放映员。上世纪80年代初,幻灯片放映依然是部队政治宣传工作的方式之一,每次放电影之前先放幻灯片。何永生经常要在两个火柴盒对接起来那么大的幻灯片上,拿着竹签蘸着墨水画人物画,还多次在部队幻灯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后,他无论从事部队宣传和文化工作,还是后来转为军事工作,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画艺术的刻苦钻研。那些年,在兰州军区举办各种形式图片展和筹建各级文化中心选拔人才时,何永生总是毫无例外被选中,每次活动都干得出类拔萃,并受到广泛褒奖。在部队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他先后被选送到兰州军区美术创作学习班和西安美术学院学习。
  2011年11月,按照《解放军干部条例》规定,何永生光荣退休。随后,他毅然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深造。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说:“何永生到北京求学是在知天命之年,至今已有7年。他像陕北的老黄牛一样闷头苦干,而且不用扬鞭自奋蹄,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汗水。我记得几次外出写生,他总是最后一个收工。另外,我们大部队都撤完了,他还要在山沟里再待上半个月默默耕耘,我很受感动。”
  致力于描绘西北山川自然风貌
  在40年艺术生涯中,何永生致力于描绘西北山川自然风貌,特别是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自然景观,这些作品无论是广袤辽阔的高原景象,还是山间村头田野的小景,或者是历代古战场遗迹、革命纪念地,无不透出他对故土的那份深深的眷恋情怀,诚恳而朴素,震撼而平和,对弘扬当代主旋律具有积极作用。他笔下的山水画构图宏大、气势磅礴,粗卤求笔、细小求力,整体画面浑然一体、气象万千,反映出长期行走在西域山川的一名军旅画家内心的淡定和坚守,极具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何永生表示:“中国画创作尤其要将画心象及精神放在第一位,将技术手法放在第二位,着意于抒发真情实感,使作品表现出民族精神、万物灵性和天人合一的气象。我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革命圣地题材以及黄河、长城等象征民族精神的画作,这与我的军人身份分不开,体现了一种信仰、情怀和责任。艺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研究生活、表现生活,要将画室搬到大自然中去。多年来,我坚持师法自然,面对真山真水对景写生,满怀激情描绘祖国山河如此多娇。今后,我将继续沉下心、俯下身,向山路爬行,创作出更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形成气势恢宏、意境悠远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振川表示,何永生早年潜心钻研花鸟画,近10年由花鸟画转为山水画,尤其是倾注满腔热忱表现黄土高原、黄河沿岸、河西走廊等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绘画亦有鲜活的生活情趣。他出生在陕北,对黄土高原有着更加鲜明和独特的认知。他是带着深厚感情画自己的家乡,每笔每个细节自然就更有情调。他具有扎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又善于研究自然界的色彩关系。与此同时,他还长期刻苦研习书法艺术,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何永生将以上四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绘画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内涵。近几年,他的山水画有了很大变化,竭力表现笔墨趣味,巧妙运用线条和色彩的关系,将点与线、笔与墨、墨与色完美结合,呈现以色代墨、薄中见厚的新面貌,并熟练驾驭画面开合与节奏的铺排,使作品尽显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中,他敢于大胆夸张物象和造景,并充分运用画面虚实对比关系,使作品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清新感、灵动感。总之,何永生常年坚持在黄土高原写生,对陕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积淀,再与丰富的传统技法有机结合,使他的绘画呈现出真挚感人、生机勃勃的崭新风貌。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苗再新表示,何永生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以人物画为辅。其中,以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最高。他的绘画传统功底深厚,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构图形式都体现出非常扎实的基本功。他的绘画作品气势恢宏、构图饱满,笔墨运用恰如其分。他既追求笔墨的灵动趣味,更追求一种雄伟壮阔的格局,调动所有艺术手段为主题思想服务,使作品极具主题性、震撼力和艺术美感。何永生的绘画作品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谓风格就是成熟的标志,这非常难能可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骆根兴评价说,何永生是继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传统延续下来的又一位猛将。他生于斯长于斯,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其艺术方向又回归到这里。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自己适宜的角色。他常年坚持写生,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写生作品非常具有感染力,这是他在写生道路上做出的阶段性突出成果。在造型上,他以一种近似于写实的方法来表现,特别是进京深造之后,造型技法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由于他满怀真情进行创作,使得艺术造型更为质朴真实。在创作中,他自觉融入西方艺术技巧,通过大自然的色彩表现景物,而不是运用传统概念中的色彩表现景物,从而形成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由此,他的绘画呈现出一种清新蓬勃、积极向上的生命气象。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指出,中国画要走向现代就不能与传统文化割裂,而学习继承中国画传统应当由表及里,从外部形态逐渐去把握内涵核心,立足于中国画本位文化核心。多年来,何永生不断地从传统土壤之中汲取营养,并追求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绘画作品惯以山重水复的繁密之法立篇,画面常常被高峻的山岩、遒劲的老树、婉转的溪流和缭绕的流云所铺满,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在有限的画幅间努力构建一个宏大的画面空间,充分显示了经营位置的能力。传统绘画讲究画面布局的多变,如倪云林的空旷简约,王蒙的繁密紧凑,八大山人的疏朗开阔,潘天寿的雄伟峻峭,各有不同,各具特点。何永生的作品中,大山大水充塞画面,几欲不可透风,然而构图空间却开阔深远。在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寻求笔墨语言的现代意识,以笔墨之迹发性灵之情。他以大量细密的类似牛毛皴的皴擦之法作为支撑画面形象的重要元素,除了在山岩、树干、云雾等处以线条勾勒表现物象的轮廓外,他更善于将线条分解之后隐显于纷披的皴擦点染之间,使画面构成语言呈现出一种轻松散淡的意趣。在物象与笔墨之间,何永生总是努力在笔墨与自性之间寻找彼此的最佳契合点。正是这种不断探求的精神,才使他的绘画创作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李翔表示,中国画是一种上升为“道”的艺术,贵在意境的营造。它是主观感受极为重要,观念性、思想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何永生以充实丰盈的构图、貌似散淡实则紧致的笔法与墨色交融的用色所构建的山水呈现出悠远深邃的意境。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何永生的绘画作品也深得虚实相生之妙。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纵观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同时,他的绘画是以气胜人、以情动人,画面既有北方的苍茫、朴厚和壮丽,又有南方的清新、秀美和润泽,表现出南北文化底蕴的很好结合。在多元文化激烈冲撞的当代文化环境中,画家的成功之路必然是一种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即使所处环境给予所有条件,还需要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新的题材、新的构图、新的意境甚至新的画风,这注定是每位画家一生的课题。何永生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及对艺术的敏锐与执著,在把握中国画本土特色和那些形成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恒定因素前提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已渐趋形成成熟的艺术风格。我深信,何永生通过更加深入地领悟和实践,艺术创作将愈发精进。
  近年来,何永生的多幅绘画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被权威机构收藏:《杨家沟——转战陕北的中南海》入选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12届全军美展,《故园秋语》入选第四届中国画展暨五年来全国优秀中国画作品展,《永远的长征路》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十渡印象》入选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南梁记忆》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展,《向上的颂歌》入选纪念建军90周年全国美展;《泰岳晨辉》被中央党校收藏,《朝阳》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十渡印象》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枣园瑞雪》《西岳峥嵘壮雄风》陈列在解放军总后礼堂,《终南烟云》《龙盘山河壮雄风》陈列在空军会议中心,多幅作品被中外知名美术机构和驻外使馆收藏。他创作出版了《何永生花鸟画集》《何永生国画作品集》《大家气象——何永生作品集》《中国画大系——何永生卷》,艺术简历及作品被载入《中华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画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并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收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笔墨从戎述情怀 素心师法山河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