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移动的不限量套餐广告。
■本报记者 武晓莉 文/摄
北京的街头这几天出现了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车站广告,依然是不限量套餐的宣传,但细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在新广告上已经明确标示了“套餐国内流量用尽上网限速至……”以及“不限流量 达量限速”等字样。
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明确重申了两点要求:一是电信企业在提供捆绑套餐的同时,必须提供单项业务资费方案;二是保证同类用户对在售套餐具有同等选择权,保证新老用户同权,不得限制老用户选择资费套餐。同时,首次提出电信企业要进行资费清单式公示,并且继续重申了规范宣传推广行为,对资费方案使用和限制条件要向用户清晰说明,不得夸大宣传、虚假宣传。
提速降费实施数年,从各种数据看,成绩都很明显。但由于用户的获得感始终不强,对运营商来说,明明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却得不到用户的认可,觉得很冤枉。一件好事,运营商觉得冤,用户觉得烦,症结到底出在哪里呢?本报记者就用户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限速矛盾出在哪儿
“2G的网速谁能忍受啊。”北京狮华公关的杨小姐对记者说,“说是不限量,结果龟速,这不是骗人吗?”
“事实上,所谓的‘不限量’只是一种形象的叫法,在实际执行中,运营商普遍会对数据流速进行控制,如果用户当月使用流量超限,运营商会采取降速措施,部分运营商会辅以断网举措。”资深业内人士杨杨说,“不限量套餐从最初面市至今的10年间,确实有约3年的时间是完全不限制的,但也因此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危机。短时间内多次出现拥塞或是局部瘫痪的情况,这导致一些用户周期性无法拨打接听电话或传输数据。而原因是当时有5%的不限量套餐用户,使用了将近25%的网络容量。”
技术专家指出,由于网络基站容量不是不限量,因此,为保证大家的上网体验,必须对长期占网的网虫限速,以保证其他用户的上网体验。“关于不限量套餐,我一直有一个看法是,如果用户用到了40GB以上开始限速,网速保证在1兆以上,这个可以认为是保障了用户的公平权。”资深通信行业观察人士付亮说。
在付亮看来,即便不限量套餐也可以限速,这是行业共许的。但导致用户不满的,主要是由于运营商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付亮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的运营商甚至超过几兆就开始限速。最严重的是前年,北京的三大运营商都执行超过1G流量就开始限速,一个套餐四五十块钱。实际上,这种不合理的套餐就不应该出现,因为用户感知非常不好,但当时有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因此造成如今用户对不限量套餐积怨已深,这可以说是历史积累的原因。”
为什么缺乏获得感
作为中国移动“128元包月套餐,国内流量不限量”套餐用户,由于被灌输了“我用的是不限量套餐”的概念,记者六七月份一直随时随地看视频。但遗憾的是,由于短信没有设置提醒,因此之后收到的流量超标提醒都没有注意到,结果一直在使用昂贵的套餐外流量,导致这两个月的话费暴涨2倍,让记者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8月2日,湖南省工商局认定“流量不限量”为虚假广告,引发全国手机用户纷纷点赞。不少消费者呼吁,应重罚电信运营商的欺诈行为。8月6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因“流量不限量”虚假广告,领到了湖南张家界工商部门开出的罚单,这在全国尚属首例。“现在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一天到晚除了睡觉恨不能都在刷手机,和以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真的太不同了。”通信世界网主编刘启诚说,“打游戏、看视频、聊微信、看新闻,哪个不花流量?看的时候挺爽的,但流量跑得也挺快的。因此,大家普遍只会觉得怎么自己这一个月费用这么多,而忽略了通过手机获得了多少服务。”
刘启诚认为,用户在感知上也会有一些误差。比如一般人会认为,打开微信不看就不会费流量。实际上,你即便没有点开看,各种群发的消息也都会有流量,而且很多动图、小视频虽然流量不大,但积少成多也是很可观的。
刘启诚认为,运营商在宣传和资费透明上做得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比如大家最关注的运营商宣称不限量流量、赠送流量之类的,可结果用户最后发现是既限速又限量,这种不规范宣传,导致用户感知很差。另外,由于现在资费的构成一般人看不明白,也会产生“钱都花哪儿了”的疑惑。刘启诚认为,工信部要求清单式套餐,有助于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现在,我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量,其中大部分的用户对资费是比较敏感的。”刘启诚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互联网免费服务的固有观念,也让很多用户对于花钱买服务不大适应。当然,这也和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极大丰富有关。”
运营商应该怎么做
清单式套餐被认为是此次工信部所发《通知》中的一个亮点,也是解决用户知情权的一个重要举措。“其实这个《通知》的内容,之前都有要求,只不过执行不到位,或者说运营商的执行情况和用户的感知有差异,主管部门一直没有发现。”付亮说,“比如这次明确提出的保护用户知情权的清单式套餐,实际上在每个营业厅基本上都有类似的东西,虽然列得不是那么清楚。”
“在宣传上不要搞什么不限量、限速之类的噱头了,太容易让老百姓觉得受到欺骗了。”刘启诚表示,“运营商在宣传上就应该明明白白、简简单单,让用户知道钱花在什么地方了,现在运营商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他认为,现在的流量问题,一个是运营商依然是粗放式经营,另一个就是资费套餐太多,绕来绕去看不懂。“简单明了的套餐是解决之道。”他说,“套餐那么复杂,给用户挖那么多坑,其实最后运营商可能反而被自己的套路害了。给用户提供清单式套餐,只要用户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儿了,质疑声肯定就会少很多,我觉得工信部的路子是对的。”
但付亮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清单式套餐执行难度还是很大的。他说:“以前运营商只是单纯地提供自己的产品,就是几个自有品牌比如全球通、动感地带等,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出现了大量互联网合作产品。营业厅里同时热销的,可能有几十种合作产品,既有运营商套餐,又有运营商合作套餐,还有互联网套餐等,对这些套餐实现清单式操作,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