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银行理财月均收益六连降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随着今年网贷平台密集“爆雷”,不少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不过,记者从普益标准提供的监测数据中发现,随着流动性趋于宽松,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率在今年2月到达高点后逐步回落,月均收益率目前已出现“六连降”。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402家银行共发行了8981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1%,较上期下降0.11%。
  银行理财产品的价格指数反映了产品收益率的涨跌情况。普益标准研究发现,8月份全国银行理财产品价格指数持续回落,下降2.01点至106.20点,环比下降1.86%。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跌至110.19点,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产品价格指数跌至100.22点。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2月全国银行理财产品价格指数达到113.66的高点后,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月平均收益率已从4.88%连续6个月下降。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于康看来,理财收益下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使得理财产品呈现收益下滑的趋势,二是高收益非标资产的不断到期使得产品收益随之下滑。“非标资产是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的主要收益贡献来源,伴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相继出台,在非标投资方面虽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但监管部门意在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导向十分明确。”于康说,虽然银行可在过渡期内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但受制于非标投资总体规模和期限的要求,非标投资的难度加大,原有主要收益来源难以得到保证,产品整体收益水平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也在意料之中。
  于康表示,预计下半年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的状态,资金成本会继续维持较低水平。同时,资管新规落地实施,银行为了控制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底层资产投向会更加谨慎选择保守类型资产,因此,短期内理财产品收益或难有较大幅度的回升。
  那么,投资者到底该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呢?于康建议,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下,需要从银行的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与考察,并关注理财产品投资的底层资产配置情况后再行购买。同时,购买时需要重新衡量自身投资收益的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培养盈亏自负的投资意识。“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权益类、混合类净值型产品,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配置债券型产品或者类货基产品;综合考虑产品收益、风险、流动性等特征,选择与自身投资偏好相符的产品类型。”于康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理财月均收益六连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