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机器人大厨为你做美味佳肴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胡军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潮开始全面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家居场景应用的机器人也越来越多。日前,长虹推出了一套声称能打通一、三产业的智能厨房,实现了从农场种养到餐桌的智能一体化家居服务平台。那么,家居智能化的发展到底将走向何方呢?
炒菜机器人表现惊艳
  “炒菜机器人、自动烹饪机器人,叫法不一样,功能大同小异吧,都是能做饭的机器人系统。”对于近年来涌现的炒菜机器人、自动烹饪机器人等新产品,从事IT产品营销近20年的北京中关村经销商田女士表示说不清楚,“感觉还是按已设定程序进行标准化操作的炒菜机器吧,只能按固定程序,处理固定的菜品,应该算是机器人,但还没有足够的人工智能元素,跟工业机器人层次差不多。”
  据了解,国内首台中餐烹饪机器人于2006年在深圳诞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企业联合馆内,现场炒菜的机器人大厨“爱可”表现惊艳。
  与扫地机器人等不同,炒菜机器人相对较为复杂。首先,系统要将复杂的中国菜烹饪工艺与动作进行分解与定义,并用机器人专业与烹饪专业均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找出中国烹饪的核心工艺与核心动作,进行机器人运动系统设计,包括锅具动作机构、送料机构、火控机构、出料机构等,保证机器人能实现中国烹饪操作的“十八般武艺”,不仅需要能流畅地晃锅、颠勺、划散、倾倒,还需要实现炒、爆、煸、烧、熘等基本工艺。“由于机器相对较为笨重,占地面积也比较大,能炒制的菜品相对单一,所以并没有直接进入到普通消费者的厨房,都是一些餐饮企业作为高新技术引进,作为营销亮点吸引顾客而已,真正大规模的消费应用并没有太多。”从事智能炒菜机器人等智能化厨房产品研发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马女士认为,“现在大多还停留在炒菜机器的层面,连人形都不具备,智能化程度还非常低,很难实现普通的消费应用。但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方向,真做好了,可以把消费者从繁杂的家务中解放出来,减少很多家庭矛盾。”
智能炒菜更科学
  日前,长虹高调发布了一款声称为全球首款能打通一、三产业的智能厨房系统,该系统以厨房机器人为核心,通过数据打通农场种养、净菜加工、冷链配送、智能烹饪到手机点餐、食材溯源等全流程,实现“端云一体”,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集成,相互增值。
  据了解,智能厨房系统和市面上出现的炒菜机器人、自动烹饪机器人等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依托长虹在数据、用户、渠道等方面的运营优势,以企业级用户为服务主体,在企业餐厅筹建、员工就餐、食材购买等多方面存在痛点的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创新技术和全新服务模式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引领物联网时代的厨房革命。
  “单纯从企业宣传的材料来看,这个产品确实有许多应用层面的创新,融合了净菜车间、厨房机器人、标准化菜谱,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已打通从食材产地种植到上餐桌被用户食用的餐饮全体系流程。”长期关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北京某创新投资公司职业投资人郭先生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厨房机器人的后台系统将能源消耗、食材质量、用户反馈等数据实时反向提供给采购、种植、厨房等环节,形成食品溯源、定向种植、订单采购、菜谱优化、能源管理等数据闭环,让种植更精准、食品更安全、菜品更美味、能源更高效。从资料来看,基本可以满足一些学校食堂、中小型餐厅的基本要求。”
  据长虹智能厨房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勇介绍,长虹厨房机器人采用电磁加热系统,可在0℃-300℃之间精准控温,冷却状态下锅壁温度可在10秒内提升至80℃;针对川菜特有的爆炒菜品,炒菜温度可恒定在200℃以上,确保口味纯正。长虹厨房机器人还带有智能滚炒技术,面对大分量的食材也能使其受热均匀,杜绝半熟。通过油烟自洁系统,实现水渣分离、水油分离、水汽分离,让后厨始终保持整洁干净。
  据了解,长虹厨房机器人已经实现炖、蒸、炒、拌,标准化了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等65个菜品、455个规格,对中餐制作标准化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高科技改变家居生活
  “从家居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至少有四大潜在市场——烹饪、保洁、安控、洗衣,基本上包括了普通消费者生活的主要方面。哪方面的人工智能应用产生突破,都是巨大的市场。”对于家居智能化发展前景,职业投资人郭先生认为前景无限,“我们现在已经投了很多个家居智能科技创新项目,厨房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不过,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炒菜机器人多数仍只能适用于团体餐饮,进入到普通消费者家庭还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解决。”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团体餐饮市场规模达到9500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增速快速增长,团体餐饮市场需求庞大。目前面世的智慧厨房系统,基本上都是以大数据运营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实现机器人自动投料、自动炒菜、自动清洁,其数据实时可见,对人工成本、菜品质量、能源消耗等实时分析、优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并为食材采购、净菜供应、种植等环节提供精准信息。“对于普通消费者家庭的场景应用研究,国外的技术研发走在了前列,德国的智能厨房的智能化和精确程度相当高,这跟西餐的制作相对容易标准化有直接关系。不过,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国外确实做了很多前瞻性的研发,国内差距相对还比较大。”从事智能家居产品和应用研发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马女士表示,“看到差距,坚持信心,毕竟中国拥有最为庞大的消费群体,智能家居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非常广阔。用高科技改变普通消费者的家居生活,一定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家电】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机器人大厨为你做美味佳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