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老有所养 搭上信息化快车
作者:武晓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志愿者在帮老年人上网。 资料图片

图二:智能床垫。武晓莉/摄

图三:世界智能大会上展出的养老信息化设备。武晓莉/摄
■本报记者 武晓莉
  老何夫妇已经回陕西老家半年了,他们的子女都在北京。虽然他们身体硬朗,坚持要自己在老家生活,而且不要保姆,但毕竟一个82岁、一个77岁了,孩子们都不放心。国庆期间,老何的儿子回家乡,给父母家里安装了智能摄像机。为了防止老人忘记带钥匙或者紧急情况他人无法进入,还把家里的门锁都换成了智能门锁。
  国庆前夕,北京东城区前拐棒胡同里,一个新亮相的人工智能共享厨房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围观。这里掌勺的全是机器人,从放入食材和调料、搅拌翻炒到盛盘、刷锅,机器人灵活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几分钟后,做好的一份份盒饭就从流水线被送了出来。
  ……
  其实,这只是信息化服务老年人的一个小小的侧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服务正悄然走进养老领域,虽然这里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养老信息化有瓶颈
  记者在苹果APP上输入老年相关字眼,发现名目繁多的应用中,下载量最大的也就五六百次,大部分只有几十次,有不少甚至是零下载。其中只有广场舞、健康养生手册下载量达到1800多次,而下载量为400次的“我的老年世界”多半是年轻人想看看自己老了的样子。“老人是受益者、使用者但不是购买者,这是老年网络和智能产品的特点,也是瓶颈。”360公司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说,“大部分老年人对新技术不了解,消费能力也有限。针对他们的互联网和智能产品、应用,主要是儿女在购买,一部分是他们在使用。”
  “互联网的门槛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来说是极高的。”73岁仍积极创业的於岳亮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许多做养老产品的开发者却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依然以苹果为例,其大部分APP的功能都很相似,比如一键呼叫、电子围栏、实时定位、心率监测、用药提醒等。记者发现,其中只有带照明功能的放大镜这个APP下载量有几百次,其余包括老年医院、爱老帮、老年会、老年云课堂等,下载数都只有几次而已。
  於岳亮认为,这些软件开发企业往往一厢情愿地把年轻人的技术往老年人身上引,而忽略了老年人真正的需求。而且,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对互联网的认知等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
信息化养老落地难
  “奥维通信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15年公司缩减养老信息化业务,目前只有部分地区在运营。自2012年开始,奥维通信先后出资在南京、天津、丽江等地组建虚拟养老服务中心。但截至目前,该业务对公司营收贡献较小。”从网上的这条消息不难看出,虽然养老信息化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目前市场还很不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从落地到盈利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一点不仅表现在软件和网络应用上,也同样表现在智能硬件上。“真正市场化比较困难。”360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说,“以儿童手表为例,现在儿童智能手表都销售得很好。但其实最容易走丢的一类人是老人,他们不但容易走丢,而且不容易像儿童那样会被人送回家或者被送到派出所等安全地带。”这位人士说,向这些老人销售能定位的智能手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他们的年龄应该都在七八十岁以上了,自己一般不会花几百块钱去买手环或者手表,因为这个价格在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太大了,他们的钱需要花到更重要的地方去。她认为,这些老人的孩子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也一样不是对高科技敏感和愿意花钱追捧的人。他们可能会觉得老人走丢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不必为了防患于未然而花这笔钱。但实际上,相比儿童,老人走丢的概率更高,找回的概率更小。
信息化养老B端可为
  目前,与养老相关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主要有情感娱乐、生活工具、电子商务、O2O服务等类型,其中很多都是与其他市场重合的产品,并非老年用户专享。面对养老信息化市场难以真正将用户需求与商家联接的现状,养老信息化企业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此前召开的世界智能大会上,麦麦养老展出了为中高端养老机构定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健康云为核心,构建了长者终端、护士终端、子女终端、管理终端以及门禁与支付系统。其中,长者终端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网关(用于数据传输和室内精准定位)、智能床垫、呼叫器等;护士终端包括护士智能手表、护士PAD、健康采集设备、智能体重秤等;子女终端为微信服务号;管理终端包括TV、PC、手机H5。此外,还设计了环境监测终端(温湿度、PM2.5)、人体活动探测器、智能门磁等。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力、学习能力、视力等均有明显下降及护理人员年龄偏大等现状,其软硬件产品均做到了“零学习成本,有电即可用”。
  麦麦养老创始人何畏认为,企业应该从养老机构的智能化入手,即改变传统的C端模式,以B端为切入点。他说,对于养老规划,国家推行的是9073工程。麦麦养老将目光放在了种类繁多、数量及质量日益提升的养老机构上,也就是以3%为起点,逐渐向社区养老的7%与家庭养老的90%人群过渡。
  跌倒报警、走失定位、夜间离床未归报警……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信息,通过门禁感应、红外探测、烟感和可燃气体感应、呲水感应等,在尽量不干预老人日常生活的情况下,智能科技实现了对老人的关注和对突发事件的预警。
  先从B端做起、从机构养老做起,然后过渡到社区养老,最后到居家养老。这既是麦麦养老的探索之路,也是养老信息化的可解借鉴之路。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通信【重阳节专题】】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有所养 搭上信息化快车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