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当科技之光照耀安徽大地
作者:武晓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池州城关小学人民路分校的信息化教室内,学生们在上课。 武晓莉/摄
图二:用电脑控制蔬菜大棚的温度等。 傅军/摄
图三:用电脑远程控制农业生产。 傅军/摄
图四:用电脑控制红茶茶园的培育。 傅军/摄
■本报记者 武晓莉
  安徽,这个诞生了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的灵秀之地,其传承的智慧,是在中华文明灿烂星空中璀璨的一颗。今天,为了保住一方青山绿水,皖南、徽州等地依然不做工业开发。记者一行日前走访了这些地方,感受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古老的东方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相遇碰撞出的火花。
池州:
云上课桌搬进校园
  秋后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池州城关小学人民路分校。
  从校门上“知书达理”的校训,到楼梯间展示的小学生书法绘画作品,无不让人感受到古老文明的意蕴。
  3楼的信息化教室内,学生们正在上课:老师在讲台上拿着一个终端,孩子们都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仔细看,记者发现所有的电脑都只有桌面的显示屏和键盘,并没有主机——这就是教育信息化产品:云桌面。
  池州城关小学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学校所辖有本部及三个分校,在校学生近7000人,教职工近400人。以前,学校信息化技术落后、手段单一,本部与各校区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和管理。在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的帮助下,城关小学配备了高标准机房。机房维护员可远程托管校园数据,自动完成软件下载、升级补丁、多桌面灵活切换,能有效保障数据安全性与恢复处理能力,为学生搭建了一条轻松学习的新路。
  机房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做主题为“我的眼睛”的PPT。老师说:“新的授课方式能促进师生互动互助,培养孩子们的协作式学习模式。老师授课形式丰富了,学生也更有兴趣参与了。而且老师不用再拿U盘拷贝课件了,云桌面自带教学资源。也不用担心系统中毒,点击一键还原,10秒就行了。”
  在学校会议厅,主席台上有一个宽大的高清视频会议屏幕,但画面中的人屈指可数。记者不禁疑惑:偌大的会议室怎么只有这么几个人来开会?原来,借助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新一代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云视讯,学校已经实现了教职员工随时随地参与直播互动、远程交流。
  办公室主任钱七二介绍说,学校本部会议室只能容纳100人,空间有限,以前开会只能分批次召开,耗时费力。云视讯会议系统让师生“足不出户”即可参会。“除了例会,云视讯还可以组织发起紧急会议。接到通知的参会者,通过手机、PAD,哪怕在高铁上也能及时参加。”
  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想利用自身互联网无缝覆盖的成熟技术、优质产品的应用平台和实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聚焦现有成功应用的教育系列产品,让学校里的管理、师生间的教学、校与家的互动更加轻松。”
石台:

农业用上“最强大脑”
  汽车在皖南曲曲折折的山路上盘旋了3个小时,最终到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石台县七井乡,李白曾经为之写了《秋浦十七歌》的秋浦河在山谷里闪闪发光。
  如何让千年万年的绿水青山变成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大背景下,智慧农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安徽移动以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以信息化手段服务农民,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给传统农业装上了一个“聪明大脑”。
  石台县七井山食品有限公司所在地平均海拔800多米,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主要从事山珍、民间特产及特色营养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共有农田1.2万亩,主要种植白芨、山茱萸等中药材以及辣椒、黑玉米、薏仁米以及蔬菜等农作物。安徽移动为该公司提供了一套支撑生产、追溯及管理的物联网综合服务系统。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生产管理监测体系、电子商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对监测点的病虫状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助力农企实现高效、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智能化管理。
  远在千里之外,打开手机就能知道作物生长情况,手指一点就能实现自动浇水、施肥、控温,如今,这种物联网式的智能化农业,即便在深山里,也已经变成了现实。
  七井山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移动物联网给大田生产监控、异常报警和预警、温室环境监控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突出表现在我们农作物管理这块,特别是病虫监控、防治等。以往,管理人员天天都要到田间、生产加工等地巡视,费时费力不说,效果也不好。如今,他们坐在办公室就能随时了解情况,对加工过程进行随时监控,减少了人工的管理成本,增加了效益。”
  据了解,该项目为池州市首个农业物联网项目,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目前安徽移动池州分公司已在全市169家龙头农业企业开展了复制推广。
祁门:
建立红茶数据库
  茶叶之于中国人,既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经济作物。祁门红茶更是享誉世界的名茶。当传统茶叶遇上智能科技,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安徽移动的物联网技术和系统为祁门红茶建立了完整的“成长数据库”。
  去年6月,安徽移动黄山分公司为祁红茶业有限公司搭建了茶叶物联网项目。项目主要覆盖茶园基地和祁红博物馆,包括对茶园基地的茶田环境、红茶种植区、基地入口和祁红博物馆的各大展厅实现全范围监控管理。其中对茶园基地监控和保存的内容,包括大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指标。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综合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监控系统、病虫害与专家咨询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仓储物流管理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形成了一个支撑红茶全产业链的生产追溯及管理的物联网综合服务体系。
  工作人员演示了智慧茶园平台的工作情况,他在手机上一点,茶园就开始浇水。通过直观呈现和远程传输茶园基地、制茶生产线的视频图像,可收集有关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等5项信息建立数据库,实时接入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基地和技术人员提供24小时茶叶指导和预判,让生产过程专业化、透明化,助力茶叶科学管理。
  为推动祁红茶叶的全产业链管理优化,安徽移动黄山分公司还建设了茶叶种植过程自动化与茶叶生产过程追溯系统、茶叶种植过程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二维码、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覆盖区域各级农产品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祥源·祁红茶叶溯源平台,实现茶叶产品“从农田到客户”全过程追溯管理。
黄山:

有了河道“千里眼”
  徽州的绿水青山曾孕育了灿烂的徽州文化。为了保护新安江流域的水质,除了不发展工业之外,黄山市还在安徽省最早开展河长制试点工作,对全市大小河流及水库塘坝等水域进行水污染防治管理。今年以来,安徽移动黄山分公司搭建了河长制监督管理平台,打造河长工作“掌上秘书”,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黄山区耿城镇沟村,河旁竖立的河道河长制管理公示牌上,除了各级河长的名字、联系方式,还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群众可以扫描二维码参与河湖的治理工作,反映的问题和投诉意见会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关联上传平台,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据介绍,黄山区已有205名河长通过该监督管理平台APP进行日常巡河,同时针对巡查过程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整改。河长制监督管理平台分为电脑Web端、手机APP端、微信公众号端三部分,可以系统、动态显示河长相关基础信息、河长巡河情况、水质达标情况、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问题处理情况,实现河道巡查任务提醒,做到监督、处理功能以及目标责任的在线考核。黄山区的区、镇、村三级河长使用该平台后,可实现智能巡河、巡湖,自动生成巡河、巡湖记录,方便高效快捷地发现问题。
  通过河长制监督管理平台,各级河长可以通过APP上传文字、照片、语音、视频,实现巡河、巡湖日记电子化管理。
  黄山区河长办副主任孙敢说:“之前我们在日常巡河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上报问题时河段具体位置说不清楚。现在通过系统可以直接准确定位,不仅能给文字描述,还可以传照片、拍视频、发语音,工作更高效,也更方便了。”
  据介绍,在今年的汛期中,该平台对当地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皖南和徽州,为整个新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愿信息化技术手段能为这里的百姓带去更多的富足和希望。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通信】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科技之光照耀安徽大地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