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报告指出儿童上网低龄化、网络消费普遍化
孩子,你在网上还好吗
作者:桑雪骐
图片


    

图:女童面临的网络风险 桑雪骐制图
■本报记者 桑雪骐
  05后们出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是网络上真正的原住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女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儿童首次触网时间正呈现低龄化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语言、行为等产生了深刻的影象。同时,这其中也蕴藏着诸多风险,需要家长们给予重视。
上网低龄化成普遍现象
  “我家孩子,两三岁就开始上网了。现在5岁,已经会在微信上抢红包、聊天了。”消费者侯女士说起孩子上网,有些无奈。她说,孩子两三岁时,有朋友推荐了早教APP,她就下载了给女儿看,由于上面有游戏、有音画,女儿能安安静静地看好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对这些APP操作越来越熟练,对于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也越来越依赖。有时候一家人去户外活动,她都要带着PAD,这让侯女士又后悔当初的做法。
  消费者李女士则抱怨说,她一直怕孩子沉迷网络,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很注意不让他接触这些电子设备,而是尽量让他阅读书籍。可是,孩子上学后,她精心编织的防护网就被破坏了。现在小学生都有信息课,有很多作业也都需要上网完成,有时候孩子在电脑前坐好久,说是在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也不知道真假。“一不留神手机不见了,不用说,准是在孩子手里。”说起孩子上网,李女士不禁有些焦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以及腾讯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互联网使用及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儿童首次接触互联网的比例逐渐增加,进入小学阶段后,首次触网孩子的占比大幅提升。因此儿童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集中在6-10岁,占比达到61.4%。还有数据显示,儿童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6小时之间,有超过29.1%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在30分钟以上。《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在互联网上关注度最高的两项内容分别是“做作业/解题”和“科学知识”,占比分别达到25.6%和20.9%。在业余兴趣爱好方面,儿童对于体育赛事以及英语相关的内容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手机是儿童上网的主要途径。在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稳步攀升的同时,父母为了更加快捷地与子女沟通,或者为子女提供娱乐工具,往往也会给孩子配备手机。因此,手机也就成为了孩子上网的主要设备。《报告》数据显示,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儿童占比达到87.3%,比排名第二的台式电脑高出50.4%。
网络消费须防陷阱
  网购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儿童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也成为了互联网商家抢夺的重要消费群体。在网上可以轻松熟练操作的孩子们,不时地会在网上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是自己下一单。《报告》显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网络购物的儿童占比达到70%,其中10%的儿童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网络支付功能。另外,在满足自己购物的同时,帮助长辈在网上购买商品也是儿童重要且常见的网购行为。
  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女儿的学校离自己的单位不远,所以女儿小学高年级后她就让孩子放学后自己走过来。但是自己也的确有些担心,就给孩子配了手机,并注册了微信账号。孩子有时候在路上要买点儿零食,就又给女儿开通了微信钱包,注册了支付宝账户,并存入了一些零钱。“以前每个月都会给孩子零花钱,但是经常丢,也不知道她怎么花的,现在存在手机里,只要手机不丢,就没事。也能查到钱的大概去向。”刘女士认为儿童网络消费并不是坏事。
  但是消费者周先生却对儿童的网络支付深恶痛绝,原因是周先生的孩子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周先生绑定了银行卡的微信账户,给自己的游戏账户充值过3000余元。“幸好发现及时,损失还不算太大。”周先生说起来仍然很生气。同时,周先生也疑惑:“支付密码何时被孩子知道的?”
  记者注意到,未成年人在直播平台打赏主播的纠纷近年频繁发生。如2016年,北京市消费者刘女士因女儿将其与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里65万元打赏主播,向映客直播的经营企业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要求退钱未果后,将该公司诉至法院。今年7月19日,《沈阳晚报》以“8岁女儿疯狂打赏女主播,刷光单亲爸爸8万8,原因让人听了想哭——小姐姐长得像我妈妈”为题报道了一起儿童巨额打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
  对以上事件,腾讯指数检测结果显示,网民情绪较为感性,立场态度相对消极,观点以谴责涉事主播、直播平台、担忧儿童触网低龄化为主。
网络信息风险要规避
  海量信息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点,同时,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的信息还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的特点。但这也为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儿童也难免会收到各种有害信息的骚扰。《报告》显示,女童遇到过的色情信息骚扰占比达到29.3%,遇到网络诈骗信息、网络暴力辱骂、陌生人约见面的占比分别为35.9%、24.1%、11.5%。面对色情信息骚扰时,女童受访者表示能正确认识不良信息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76%的受访女童表示会选择不理会、当作没看见。
  中国儿基会秘书长朱锡生提醒说,调查显示,在需要帮助时,孩子们更倾向于告诉同龄人,而向父母、老师及祖辈群体反映的比例极低,总计占比不到10%。“这给学校和家长对于儿童性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朱锡生说。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更重视防范针对女童的网络骚扰。遇到网络骚扰时,有45.1%的受访女童表示会与父母交流,但仅有35.4%的男童会与父母交流。类似的趋势也体现在遇到色情信息时与父母的交流。34.8%的女童会与父母交流,而仅有25.9%的男童会这样处理。同时,当遇到网络骚扰的风险时,79.5%的父母会采取加强子女上网限制和加强日常照顾等措施进行防范。
  朱锡生还指出,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色情信息,在没有和父母同住的儿童中,觉得好奇点开看看的比例最高,因此如何解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网络】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孩子,你在网上还好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