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特别关注
监管罚单剑指银保乱象
作者:周重耳
图片


      “存款变保险”是银行最受消费者诟病的地方。10月24日,上海保监局连发4张罚单,全部剑指银行机构“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等违规销售行为。
  罚单信息显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交通银行电销坐席在电话销售保险产品时,使用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向投保人促销。问题类型包括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利用营销手段进行不实宣传、对国家关于保险的政策进行不实宣传等。除了欺骗投保人,交通银行电销坐席在电话销售保险产品时,还存在未介绍或未完整介绍保险合同中涉及保险消费者核心权益内容的问题。据此,上海保监局责令交通银行改正,并处罚款34万元。
  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在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也存在欺骗投保人的情况,被处以15万元罚款。平安银行上海古北支行、平安银行上海浦南支行则因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分别被罚款5万元、19.06万元。
  此前的10月18日,上海保监局还对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做出处罚。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存在与交通银行相同的违规行为,被罚款35万元,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则因欺骗投保人被处24万元罚款。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方保监局共对银行机构下发20张罚单,相比去年全年的7张,处罚频次明显增加。其中,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等银保乱象成为处罚的重点。
  4月9日,天津保监局对天津银行及其3家支行连发4封监管函,指出其在营业场所制作并摆放自制的保险产品宣传材料,套用“存入”概念,对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
  目前,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一些保险代理人员为了促成业务,往往“把长的说成短的”。6月25日,建设银行南京城南支行就因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时“错误介绍保险期限”的行为,被江苏保监局处以10万元罚款。
  银保乱象为何频发?一位保险代理人表示,在银行购买保险的消费者往往看重产品的高回报率,银行人员在推销保险产品时易出现夸大或虚报产品回报率的行为。同时,违法成本低也导致银行“存款变保险”成为重灾区。
  专家表示,在此前分业监管模式下,银保渠道产品问题归属原保监会监管,销售行为归原银监会监管,这样难免存在监管漏洞,导致银保渠道销售误导行为频发。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今年各地方保监系统对于银行机构处罚从严,罚单数量明显增加。“此举是协同监管加强的信号,意味着市场已基本形成监管合力,有利于维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周重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监管罚单剑指银保乱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