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致力追求抽象现实主义艺术风貌
——记实力派油画家孟庆胜
作者:孙燕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孟庆胜近影。

图二:阿勒泰纪事。
图三:川西古街市。
图四:田园行。
图五:乡恋系列之一。

图六:暮色。

图七:威海忆事。

图八:藏民炊烟。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近日,实力派画家孟庆胜油画展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孟庆胜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三河市油画协会主席。他的风景写生油画作品吸取了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精华,致力追求抽象现实主义艺术风貌,着色大胆而细腻,注重光感描绘和表现,画风明快亮丽,充满积极向上的情调,生动体现了当代生活的美好。他无论是表现道口古树、村中老屋、边陲旧街、辽阔天空、湛蓝大海,还是表现田间、坊间劳作的身影,都洋溢着饱满而激越的情感,那横涂竖抹的色彩如其精魂在画面中跳动,也正如其内心的纯净而明亮、澄澈而本真。
幼承家训走上书画艺术之路
  1979年6月,孟庆胜出生于河北省三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承家训走上书画艺术之路。在初中时期,他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双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并荣获金奖,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更加激发了他学习书画艺术的兴趣,也使他的艺术天赋逐渐显露出来。199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97年,他的水粉画《故土》入选山西省迎香港回归书画作品展,并荣获二等奖,这是该校当时唯一一幅入选省级美展并获奖的学生作品,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表扬。此后,美术教师李彦龙给予他很多鼓励和帮助,并建议他报考更高的艺术学府继续学习。孟庆胜接受了李老师的建议,在该校毕业后考入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继续深造,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孟庆胜结识了北京宋庄的职业画家音达,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密切关系。孟庆胜说:“我与音达老师经常相约一起外出写生,深切感受到在大自然中写生是一种享受,能使我从繁杂琐事中解脱出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享受阳光的沐浴,使我心旷神怡、精力倍增。从此,我开始迷恋上户外写生,使我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师从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巴里·约翰·雷布尔德
  2013年,在新疆的一次写生活动中,通过音达老师介绍,孟庆胜认识了英国著名风景画家巴里·约翰·雷布尔德先生,开始向他学习西方油画。雷布尔德在英国具有很高的声望,曾创办了世界知名的网络艺术学院并担任总裁。他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写生绘画体系,具有超强的色彩捕捉和驾驭能力。在众多学生中,雷布尔德对孟庆胜格外喜欢和器重,他们每年多次相约一起到全国各地写生。在创作时,他们都一丝不苟,有时会因为一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但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例如,在四川柳江古镇一个阁楼上写生时,雷布尔德向孟庆胜阐述了自己的构图建议,但孟庆胜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最终因一块红颜色的位置发生激烈争论。雷布尔德希望孟庆胜赶快结束这幅他认为已经失败的作品,而孟庆胜却坚持要将它画完,雷布尔德一气之下扔下画笔走下阁楼。过了一个小时,雷布尔德忍不住又走上阁楼,当他看到孟庆胜的作品时大吃一惊地说:“我错了,你这幅画画得很好。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不应该干涉太多。”
  多年来,雷布尔德经常与孟庆胜一起探讨绘画艺术,也非常愿意分享孟庆胜不同的艺术观点和艺术主张。艺术无国界,虽然刚开始时语言上有些障碍,但追求艺术的心灵是相通的,彼此总能明白对方的想法。雷布尔德那种对绘画真诚、执着的态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孟庆胜的艺术创作。
动情是艺术创作的最佳契机
  在油画创作中,孟庆胜极为注重写生,并痴迷于写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他每次到乡间写生时都倍感亲切,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他深知,动情是艺术创作的最佳契机。他亲历全国很多地方之后感受到,虽然各地民俗不同,但人们有着相同的朴实和单纯,有着共同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充满生活的激情,这也正是他绘画创作所追求和表达的主题。
  孟庆胜强调,真正的绘画创作一定是写生的积累,只要真诚地画下去,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画如其人,也就自然出现各种艺术风格,这并不是刻意追求的必然结果。同时,绘画创作必须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创新绝不是推翻前人积累的成功经验,前人留下的珍贵的东西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很多画家总是绞尽脑汁想“创新”,苦思冥想找“风格”,总想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如果只是这样主观地表现自我,在艺术创作中急功近利,艺术生命必然枯竭。清代著名画家石涛说:“搜近奇峰打草稿。”此言指的就是写生,走出画室,投身到大自然之中进行创作。各具特色的自然景物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使你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生应忠实于对自然景象的真切感受。每位画家在客观感受的基础上,再去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通过自然景物激发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我不想赋予绘画作品太多的社会意义,或者承载着对某种现象的批判性,我只想将感动我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记录下来,表现出真实的景象和真挚的情感。”孟庆胜表示,“写生面对的是鲜活的生活景象,既能使我激动不已,也能让我的心情沉静下来。在这种艺术境界中,一笔一笔地画下去,最能显露出我心灵深处的本真。每次写生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对象,这是一种挑战,需要迅速调整状态,进入到绘画的情境中,去捕捉和提炼那最美的瞬间感受。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每次写生都会有新的感觉,这使我着迷。油画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观赏者。油画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不动笔就会手痒,虽然将大量时间用于绘画,但乐在其中,烦恼亦在其中,所谓痛并快乐着。”
运用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具象的自然景物
  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孟庆胜致力追求抽象现实主义艺术风貌,即运用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具象的自然景物。他说:“大自然既是具象的,也是非常抽象的。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关系、抽象与具象如何在一幅画中并存,则是我最感兴趣的命题。”
  孟庆胜表示,色彩和肌理是油画的特质,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这是我选择油画创作的主要原因。我在油画创作中非常注重色彩和肌理的表现,因为它最先进入观众的视线,最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肌理,而在大自然中又是那么和谐统一。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一直是我喜爱和研究的偶像。他晚年时将睡莲画得出神入化,仿佛一曲优美和谐的乐章,每笔色彩都像是在空气中跳动,这种美妙的色彩是他几十年围绕家中池塘写生的结果。
  油画讲究色彩的纯度、明亮度和饱和度。孟庆胜喜欢明亮的色彩,在阳光照射下各种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令他兴奋不已。他的油画内涵丰富,色彩绚丽多姿,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年少时练过书法,他对油画的笔触非常敏感。西方印象派绘画对笔触的强调与中国书法的用笔如出一辙,他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运用到绘画中,使笔触的方向、变化与结构融为一体,使画面和谐统一,从局部看不单调,从整体看不突兀,体现出东方高贵典雅的审美情调。
  著名画家齐白石曾指出:“绘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孟庆胜的绘画也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具象是自然景物所具有的物理特征,而抽象则是主观视觉产生的生理特点。在绘画创作中,他关注的地方清楚明了,格外具体;不关注的地方则模糊、不清楚,或者视而不见;再加上主观上的主动取舍,突出主体部分,忽略次要部分。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十分学七要抛三。”孟庆胜力求从具象中提炼出自己喜欢的色彩,加以表现抽象的艺术形式,使画面协调统一;将具象部分刻画得出神入化,力戒呆滞死板,力求生动活泼。
  雷布尔德表示,在艺术世界发生一切重大历史变革之前,就有艺术家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和理想,而没有被当下的潮流以及艺术界权威所认定的当代性所阻碍。在19世纪末期的法国,印象派运动和沙龙文化就是这样出现的。如今,艺术界所称的21世纪抽象现实主义潮流正在发生。有别于20世纪的所有其他运动或主义,这场抽象现实主义潮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绘画发展中的变革,而是一种演变。它并没有摒弃过去的经验,而是立足于前人的知识,提出新的理念,创作出蕴含更多意义和美感的作品。艺术领域的演变比变革更适用于绘画历史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实际。这场抽象现实主义潮流的关键特征之一是,运用色相间的微妙差别以及冷暖色准确捕捉主题中的颜色关系。风景画家借此可以捕捉到一个空间和时间的真实情感和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并经过多年写生风景磨练技能的艺术家才能达到这种艺术境界。孟庆胜就是这样一位优秀艺术家。
  “当观众走入展厅欣赏孟庆胜的油画作品时,它带给观众的绝不仅是初见时的视觉冲击力,仔细观察画面会着迷于他的生花妙笔,每一笔都生动传神地表达出形状、质地和透视效果。”雷布尔德评价说,孟庆胜构建的画面犹如一幅迷人的镶嵌图案,由不同尺寸、形状和厚度的色块交织而成。画作并不写实,而是通过颜料本身形成一种抽象表达,抽象与现实在一幅画中比肩并存。与完全呈现真实的画作相比,这种绘画表面上的复杂技艺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兴趣。“自从4年前孟庆胜成为我的学生以来,我看到了他艺术技巧的与日俱增。他的油画作品给这场抽象现实主义潮流增添了中国特色。我相信这是在绘画史长河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而我们正身处在一个绘画艺术大复兴的前沿阵地。中国艺术家继承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并结合在素描结构上的扎实学术功底以及油画技法,使他们的作品别具一格,必将在这场抽象现实主义潮流中引领世界。作为抽象现实主义潮流的弄潮儿,孟庆胜和中国其他艺术家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前进方向。我坚信,他的油画作品注定会成为21世纪严肃艺术品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收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致力追求抽象现实主义艺术风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