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数字经济时代,春节呈现新年味儿——
过年不囤货 数字点选上门来
作者:王小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一:春节期间,买年货等传统消费红红火火。
图二:电商平台“春节不打烊”让消费者在春节期间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服务。
图三:国粹京剧与前沿科技相融合,让人们大开眼界。
■王小月
  商务部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保留着原有年俗年味的同时,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商品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买年货、吃年夜饭、逛庙会等传统消费红红火火,年节礼品、传统食品、新兴电子产品、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增长较快,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春节消费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和品质化。
过大年不再囤年货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春节前夕,家里长辈就忙着囤年货。“小时候家里孩子多,过年期间购买商品也不方便,父母会备足各类年货。”70后武女士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平台推出“春节不打烊”“一小时达”等服务,让消费者在春节期间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网购服务。
  如今“云囤货”成为新消费形式,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已经实现了人没到家礼先到,消费者返乡过年,再也不用“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而今春节期间买不到商品的尴尬也不再重演。上海宝山罗店服务天猫超市的配送员龙军华负责的片区有对老夫妻住18楼,平时下楼很困难。“因为女儿不在身边,过年以为没人送了,担心粮油用不上,正犯愁怎么下楼去买,大年三十收到送上门的货,特别开心。”龙军华介绍。
  今年春节,盒马鲜生照样开门迎客,120家盒马鲜生门店覆盖的20个城市成为超5000万盒区居民餐桌上的常客,今年正月初一到初三,成交总额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了186%。
  网购深入千家万户,大大减少了购物的不便,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各种家庭用品。
  除了基本消费品,家电及智能设备也在春节期间迎来了“大换血”。
  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74%,智能手机、中高端家电、家居产品、时尚服饰等商品热销。其中,单价最高的品类为钟表、手机、珠宝首饰、电脑办公、服饰鞋靴等。
  仅1月13日淘宝年货节开幕当天,天猫精灵在农村地区的成交量就增长了400多倍,销量超过千台的“AI县”就有9个。“以前会给爸妈买衣服、配饰等,但这些都相对平常。”80后王颜蕊表示,现在都在讲人工智能,但对于父母这一代人来说却很抽象,今年春节给家里网购了AI音箱,连接wifi和蓝牙后,可以语音点歌、听相声、问天气、设闹钟、控制智能设备等等。“下一步就是给家里购置配套的智能家居。”
  据了解,与去年相比,2019年春节期间,苏宁全渠道整体订单量增长241.42%。智能数码产品整体同比增长360%。其中智能手表同比增长387%,智能门锁增长35倍,智能音箱整体销售增长25倍。
  在数字经济时代,春节的年味不仅没被“冲淡”,而且正显现出新的传承和生命力,数字化有效缩小了地域差距,也成为促进消费的新动能。
一键呼叫买新鲜
  “民以食为天”,新零售催生线上线下一体化,也给春节饮食消费带来新变化。
  除夕夜美食菜谱“下厨房”APP系统崩溃,有网友表示:“下厨房崩了,几百万人的开卷考试,就这么改成闭卷裸考了……”从这一过年小插曲不难看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80后、90后成为做年夜饭的主力军。
  淘宝数据显示,从腊八开始,在淘宝上下单购买食品、酒水、零食、海鲜、肉类等年货的消费者中有超过一半为80后、90后,其中90后增幅位列第一,相比去年春节期间,订单增幅达到350%。
  春节期间,北京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许多餐饮企业和网络平台推出成品及半成品年夜饭外卖、厨师上门制作年夜饭等服务,美团外卖平台年夜饭订单量同比增长107%。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在做饭上花费太多功夫,由此半成品也格外受到青睐。半成品菜的食材已经洗净切好,调料也配好,不仅满足了时下一些年轻人喜欢在家下厨的乐趣,同时上手快又方便,成为不少人款待客人的新选择。据了解,天猫半成品菜销量比去年猛增1683%,仅在年货节期间就已卖出80万道半成品菜。
  90后扬州市民刘女士为妈妈准备了河豚海鲜火锅、烤鸭、佛跳墙等半成品家宴礼盒,打算“换着口味吃”。刘女士说:“以前过年妈妈总要从初一忙到初六,每天都有人来拜年,今年送妈妈一份轻松,让她可以解放双手,轻松过年。”
  当前,消费者由“吃饱吃好”转为吃得健康、吃得绿色,囤积大量肉制品和蔬菜,放置时间久了,新鲜程度受损,多少会影响口感,与当下的健康理念背道而驰。及时配送平台让消费者在过年期间吃到新鲜蔬果,省去了囤货的麻烦。《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到,仅在及时配送平台淘鲜达上,18-34岁的消费者占比高达59%,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户群体上升速度很快,同比增长了172%。如今越来越多的60后消费者过年不再囤菜,“一键呼叫”新鲜蔬果送上门。
  北京市民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以前买菜老要跑超市,买得太多拎回来也很累,后来我女儿教我在网上买菜,今年再也不用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有青菜也有熟食,既健康又方便。”
云消费实现零距离
  新年俗也在感染着新一代消费群体。
  说到看京剧并不陌生,而通过VR等高科技手段,再现200多年前的京剧盛景,对不少人来说却是头一回。
  大年初一到初六,北京前门北京坊举办了2019“新春文化坊会”,不同板块有着不同的韵味,“工坊手作”体验传统年俗编中国结、写春联、剪窗花,“年味市集”则融合汉服体验、匠人匠物、茶道、酒魂,产品涵盖穿、戴、住、行。
  其中,“数剧京韵”国粹体验展科技感十足,国粹京剧与前沿科技相融合,《京城盛景》交互画卷,通过互动触摸屏,穿越时光隧道,实时观赏古都盛景;也可以戴上VR眼镜,近距离欣赏京剧经典名段《三岔口》的精彩武打场面,1:1的3D数字形象栩栩如生。“北京坊更多的是休闲娱乐、文化的内容,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尚元素,二者相融合受到了消费者欢迎。”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过去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是商品消费,但近两年,北京的服务消费占比有了大幅度提升,当前服务消费同传统商品消费占比基本持平。
  不只在北京,西安的汉城湖文化庙会首次引入VR科普教育嘉年华,将VR技术与航天科技相结合的VR天宫一号,作为大型寓教于乐VR互动仿真设备,将航空航天知识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数字经济也让“春节档”的热闹红火,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四五线,甚至更远的村镇。
  天猫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均达到55%,均超过一线城市(51%)和二线城市(54%)。五线城市也呈现增长势头,年货消费增速为53%。今年在天猫上有超过300万个大牌首发“新年款”,来自三至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买到以前难以触及的消费新品,这些地区的年货消费增速不逊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无独有偶,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春节期间,四至六线城市消费继续高速增长,其中以四线和六线城市的消费增速最高,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0%。一方面,在城里打拼的年轻人返乡过年,有效带动了家乡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电商渠道下沉,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用户在过节期间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电商的便利服务。
  线上线下多种数字商业基础设施全方位释放春节消费活力,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呈现强劲的升级趋势。“云消费时代,最大特点就是消费者网购可以实现零时差、零距离,在实体商业中以取得商品为目的的消费越来越弱。而消费者也被从刚性购物占据的时间中解放出来,因此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体验等。”赖阳表示,随着消费者收入增长,传统的商品消费也转向服务消费、休闲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因此消费者消费的目的从传统的为了买东西,变成了追求好吃、好玩、有趣的事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新消费·风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过年不囤货 数字点选上门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