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团伙借精准扶贫名义诈骗与传销
38万余人受骗,骗取资金达600余万元
作者:徐文智
图片


    谢正军/图
■本报记者 徐文智
  日前,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宣布打掉了一个打着“精准扶贫”旗号大肆实施传销式诈骗的犯罪团伙。据介绍,该案件中,诈骗与传销“拉人头”的手段结合,借助微信等社交工具,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有来自14个省份的38万余人上当受骗。
上门宣称“精准扶贫”
  2017年12月,陇县东南镇杨家坡村村民杨某某报警称,一位自称是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张某此前到家拜访,在收集了他的身份信息后,要求收取16元以便为其稍后办一张扶贫登记卡,到年底“国库打开”时,向其发放一定数额的“扶贫资金”。
  警方顺着杨某某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发现一个名为“精准扶贫为人民服务”的微信平台。随着该平台宝鸡市负责人苏某权、“陕西省分会会长”索某兵、“财务部部长”葛某文等人相继落网,一个横跨全国14个省区市的名为“为人民服务精准扶贫基金会”的组织在警方视野中逐渐清晰。
  警方侦查发现,2017年9月,广西籍嫌疑人万某庄、万某槐等人,伪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扶贫基金会人事任命书”等证件和文件,冒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扶贫基金会领导人”身份,将这些虚假证件、文件通过微信发送给犯罪嫌疑人谷某琴,任命谷某琴为扶贫基金会江苏分会会长,授意谷某琴组织团队,实施诈骗。
  在伪造的以“国务院扶贫基金会”名义下发的文件中,有这样的项目描述:“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在帮扶脱贫期间,实施以下扶贫项目即资金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首先需要对申报对象采集信息并建档立卡、数据录入、完善系统信息,经上级部门审核无误之后,扶贫对象须缴纳办理建档立卡所产生的相关费用,金额为16元,由谷某琴代收上缴。国务院扶贫基金会统一办理资金扶贫卡,定于2017年11月8日之前上缴完毕之后即可下发扶贫款项,对每个申报人员下发8万至80万元不等的扶贫资金。”
“拉人头”组织诈骗
  据警方介绍,在诈骗团伙内部,谷某琴这种人被称为“猪头”,就是容易受骗,又有一定的圈子,能组织团队的人。谷某琴曾有参与非法集资和传销的经历。而在诈骗团伙中间,“猪头”的信息是相互买卖的,当一伙人“割猪”之后,就会把信息卖给另一个团伙,让别人继续“割”。
  被任命为江苏分会会长后,谷某琴通过微信成立“精准扶贫为人民服务”平台,自任全国总指挥,成立财务部、政宣部、督察部等机构,并在团伙骨干成员中任命13名“常委”,各自组织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会员,并许诺发展的会员人数越多,得到的额外奖励就越多。这其实就是传销中的“拉人头”手段,而许诺的奖励也只是“空头支票”。
  据悉,“常委”都是谷某琴在微信群里口头任命的,全国各省、市负责人也按照上述同样的架构由上至下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事实上,所谓的“精准扶贫为人民服务”平台就只存在于微信群中。
  据警方介绍,这类犯罪既有传销发展下线的特点,也有传统诈骗犯罪的方式,同时还包含有电信诈骗的方法,可以称为复合型犯罪。根据警方的调查,不少人拉着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加入,一方面是为了拿到最后所谓的高额回报,也有人是为了多发展会员能得到额外的奖励,还有些人则是认为16元钱的投入不算多,可以尝试一下。
  每一层级收的钱通过微信转账、红包等形式层层汇总至“全国财务部长”陈某明处,再由陈某明将赃款转至万某庄指定的账户内,万某庄则通过洗钱公司将赃款取出。
  据介绍,在被警方打掉之前的短短3个月时间内,万某庄等人团伙发展会员达38万余人,骗取资金达600余万元。截至目前,宝鸡市陇县公安局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冻结涉案资金200多万元。据悉,该案已由陇县人民检察院向陇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相关链接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抬头
   据了解,公安部门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称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民族旗号,伪造公文、证件、印章,以所谓的“民族资产”需要解冻,交纳一定启动费用便可获得巨额报酬为名,实施各类诈骗。经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犯罪分子借助便捷高效的现代通信和金融工具,采取假冒国家领导人名义、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制作虚假证件等非法手段,继续实施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花样不断翻新,手段持续升级,以 “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等名义,借助微信群发展下线,引诱大量群众加入各类所谓慈善、扶贫、投资、养老等“基金会”和“项目”。这类“项目”诱惑力强、蔓延速度快。此类犯罪出现反弹上升趋势。
  据悉,2019年1月18日起,公安部已经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 (徐文智)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规直打传】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团伙借精准扶贫名义诈骗与传销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