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珺
一载风霜过,天地气象和。
小雨如酥花蕾初绽时节,和着全国两会的春风,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来到我们身边。这是国家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迎来的第一个3·15。由本报编辑部倾力打造的《中国3·15年度报告》(2019版)也再次呈献在读者面前。
作为守望消费维权的前哨,《中国3·15年度报告》自面世以来,就忠实地书写着每一个“3·15年度”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取得的进步。因为我们坚信:消费维权迈出的每一小步,都让我们距离放心消费的春天更近一点。
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个“3·15年度”,因失信导致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热点问题不断凸显:预付式消费陷阱多多,保健品市场乱象横生,疫苗危机冲击底线,海淘商品真假难辨,互联网装修卷款跑路,大数据杀熟仍不收敛……形形色色的消费侵权背后,回荡着亿万消费者对信用的热切呼唤。
呼唤是凝神聚力的战鼓,呼唤是雷霆出击的前奏。
为回击失信无信的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新组建的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虚假广告频出重拳,整顿虚假认证勇下狠手,规范网络交易措施得力,维护舌尖安全严字当头,遏制垄断侵权敢于碰硬,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赢得掌声不断;不断壮大的消协组织,参与立法立规发声专业,回应热点难点切中肯綮,开展公益诉讼风生水起,部署消费体察对焦精准,发布消费警示及时有用,社会组织履行法定职责可圈可点。
信用不会悄无声息地自然生成,也不会敲锣打鼓地从天而降。没有严管重罚就没有信用,没有监督曝光就没有信用。对无信的每一次揭露就是对信用的发力培植,对失信的每一次惩罚就是对信用的有力匡复。
呼唤信用,我们责无旁贷;铸造信用,我们一以贯之。今天的消费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用护航,今天的消费维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盼信用助威。让天下少假需要信用,堵信息泄露需要信用,除支付风险需要信用,打网络欺诈需要信用,改霸王条款需要信用。有多少信用缺失就有多少信用呼唤;有多少信用湮灭就需要多少信用彰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不可或缺。只有讲信用,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业企业形象;只有讲信用,才能筑牢消费兴旺之基,才能打牢企业立身之本。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要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抓住重点领域,依法严格监管,实行最严厉的惩罚,加强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监管部门今年的重点工作。“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更是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为2019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
在业已开启的崭新的“3·15年度”,彰显信用的力量,万事已俱备,东风正劲吹;彰显信用的力量,全民总动员,方能铸丰碑。
信用的力量是神奇的力量,也是难以阻挡的力量;信用的力量是社会共治的力量,也是奋勇争先的力量。彰显信用的力量就是要把中国消费维权事业各方参与者汇聚到遵纪守法、履职尽责、言信行果、抱诚守真的旗帜下,做到倡导有热度,执法有力度,监督有深度,自律有强度,让信用的春风吹遍消费领域的天涯海角,汇成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洪荒伟力。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挺立在消费维权新起点,我们高兴地看到,注重信用、打造信用、彰显信用、依靠信用,社会共识日渐广泛,制度安排日渐成熟,工作部署日渐有力,拉动消费日渐明显。
不历严冬霜雪,难迎春光潋滟。在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我们献上《中国3·15年度报告》,以此祝愿我国的消费维权事业更上一层楼,再谱新篇章!我们献上《中国3·15年度报告》,以此祈愿新一个3·15年度,信用的愿景更加斑斓,信用的打造更富创见,信用的力量更加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