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社会监督篇
舆论监督揭真相 维权亮剑敢担当(上)
作者:田珍祥
图片


    ■本报记者 田珍祥
  新闻舆论监督是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过去的3·15年度,全国各级新闻媒体针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失信行为、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消费者组织和行政部门的依法履职、司法机关的典型判例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关的新闻线索,推出了大量有态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重磅新闻报道。曝光不手软,维权敢碰硬,彰显了新闻舆论监督的磅礴力量,助力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曝不法电商恶行 关注消费者差评权
●事件
  近两年,消费者因网购给了卖家差评而被骚扰甚至被人身攻击的事件时有发生。2018年4月25日,河南省郑州市消费者李海峰向中国消费者报社反映,他在淘宝网上疑似买到了缺斤短两和存在瑕疵的干果,在与卖家沟通过程中,双方产生分歧,最后卖家竟威胁他“如果差评,立马买机票,血洗你全家”,并在此后给他发来了机票订单截图。无奈之下,李海峰只得向卖家所在地新疆阿克苏市警方报警。
  记者调查了解到,2018年4月15日,李海峰在淘宝网一家名为“左鲜生新疆特产”的店铺购买了巴旦木、葡萄干等干果。收货后,他认为这些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斤短两”,还有部分疑似次品。李海峰随即联系卖家提出了自己的置疑。但卖家发来一个疑似报复的案例:“前天有个学生,收到我这里的蓝莓,说是假的。我给她解释她不听,(她)给了3个差评。然后我买了别的3家店铺的同款,寄到了他们学校的政教处。”
  正是这样一段充满挑衅的话让李海峰觉得不满。在李海峰提出要全部给差评后,卖家表示:“你这边差评,我立马(买)机票。”随后,双方矛盾逐渐升级,语言开始变得激烈。卖家更是频频发出“想死的东西”“快点蠢货”等谩骂。此后,令李海峰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卖家在聊天中催促李海峰给差评,并说出“血洗你全家”这样的话,还威胁说:“你们这种买家,不弄死几个,还真不行。”
  气不过的李海峰还是选择给了卖家差评。仅仅两分钟后,对方就发来了4月29日下午13点10分阿克苏飞郑州的机票订单截图,并贴出了李海峰的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卖家还提醒李海峰别忘了报警,并提供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收到卖家的威胁短信后,李海峰决定向淘宝网反映问题,并向卖家店铺所在地新疆阿克苏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记者随后联系警方,确认卖家存在威胁行为。
  2018年4月,《中国消费者报》连续刊发3篇该事件的独家报道,掀起了关于消费者网购差评权的报道高潮。稿件发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新疆阿克苏警方随即介入调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南方都市报》等100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引起消费者对网购差评权利的讨论。仅《人民日报》微博转载就获得1500万次点击量。此外,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0余家电视台制作了相关节目。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就消费者网购差评权进行讨论。
  此后,阿克苏官方微博公布消息:阿克苏市场监管局、阿克苏电子商务协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已协调关闭了商家在淘宝网经营的网店,查封了其在属地开设的实体店。针对其涉嫌违法的言行,当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依法处理。2018年4月28日,阿克苏市公安局向本报发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实商家左某某被行政拘留5日。2018年7月3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此为案例播发了报道。百度搜索相关结果约112000余个。2018年8月31日颁布的《电子商务法》中也明确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评价规则,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
●点评
  消费者权益保护无小事。针对消费者网购差评的权益问题,记者捕捉到网购中因消费者对商家差评而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报道。这篇舆论监督报道引起了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网络平台的评价机制、消费者权益维护的思考。
聚焦社会热点 见证消费者公益诉讼
●事件
  云南白药等声称能防治牙龈出血的草本牙膏被发现添加处方药成分——氨甲环酸,引发公众广泛质疑。云南白药集团及有关行业组织回应强调,氨甲环酸可以有,不违规,国内外多种功效牙膏都使用了。如此说来似乎理直气壮,但是云南白药牙膏一直以中草药概念进行宣传,却添加具有止血功能的西药,在不少网友追问云南白药集团“牙膏中添加的活性成分到底是什么”时,云南白药集团又祭出“国家保密配方”进行搪塞。
  2018年10月25日上午,湖南长沙一位消费者因不满云南白药牙膏宣传牙膏中富含云南白药活性成分,以消费者知情权被侵犯为由将云南白药集团告上了法庭,称牙膏虚假宣传,索赔3.15元。当日,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该起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见证了消费者起诉的全过程。
  起诉云南白药集团的消费者名叫刘高,是长沙一名知名职业律师。刘高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由于他的牙龈偶尔有出血现象,已使用云南白药牙膏多年,是该品牌牙膏的忠实粉丝。2018年10月23日,刘高看到云南白药集团发出《关于媒体就云南白药牙膏含有氨甲环酸成分报道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称云南白药牙膏所有成分均符合国家标准,氨甲环酸是广泛运用于功效牙膏的一种常见成分。
  刘高认为,云南白药集团的虚假宣传及违法添加处方药的行为侵害了自己及全国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等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五十五条之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此,刘高将云南白药集团和销售牙膏的益丰大药房告上法庭,请求法庭判令云南白药集团停止虚假宣传,并赔偿3.15元。
  2018年10月25日,《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率先对此新闻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消费者要求云南白药公司停止有关“云南白药牙膏富含云南白药活性成分,帮助减轻牙龈出血”的虚假宣传,在全国性媒体公开澄清事实并致歉的要求得到网友的一片点赞。2019年1月24日,该案在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将择期宣判。
●点评
  消费者起诉云南白药牙膏所称的“活性成分”等涉嫌虚假宣传,该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原因在于这是一起消费者自己发起的典型的公益诉讼,目的是维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消费者索取3.15元的赔偿,具有象征意义。
揭滑冰场器具隐患保消费者娱乐安全
●事件
  1月27日下午14:00-17:00,24岁的伍晨与朋友在北京后海-什刹海9号冰场游玩。17点游玩结束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坐着二人座的小冰车往出口滑行。“由于冰面不平、小车的塑料座椅较滑等原因,我不慎从小车上向前滑下摔倒,双腿卡在了小车正前方的铁棍中。”伍晨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随后,她的双腿卡着冰车惯性往前滑了一截,随后身体翻出了冰车。
  伍晨说,摔倒后她立刻感到下体疼痛,并开始出血。很快,血就开始逐渐渗透出她的裤子、袜子、鞋子,并滴到了她所路过的冰面。朋友搀扶着她走出冰场,冰场的工作人员虽然看见她被搀扶着且不断滴血,但没有任何人来了解情况。
  由于出血量过大,到达附近医院时伍晨感到心跳加速,体力不支。医生简单止血后要求尽快转院到附近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受伤的女生,请她们讲述自己的遭遇。2月1日至3日,《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众号连续刊发《什刹海伤人冰车已封存!受害者远不只那几位女生……》《官方:什刹海伤人冰车无生产厂家及行业标准 又有三名女生反馈受伤!》等关于此事件的报道,并用有力的证据揭露滑冰场器具存在安全隐患的事实。
  2月1日,原创报道发出后,引起刷屏效应。当天晚上21点54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的官方微博“西城发布”就此事发布回应称,已要求将全部冰车进行封存,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2月3日早上8点许,什刹海冰场监管方北京市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向本报发来《北京市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关于什刹海冰场游客受伤事件的情况说明》,承认什刹海冰场使用的冰车截至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生产厂家及行业标准。同时约谈了冰场经营方,要求经营方立即开展冰上游乐器材的隐患排查工作,将全部冰车就地进行封存,确保冰上游乐器材无安全隐患。
●点评
  “什刹海冰车伤人事件”报道,凸显了《中国消费者报》聚焦消费维权的独特定位和内容竞争力优势。本次报道聚焦消费者的安全权,用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反映消费者的诉求和呼声,用新闻事实展现舆论监督的作用,揭露滑冰场器具存在安全隐患的事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4 版:3·15年度报告【彰显信用的力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舆论监督揭真相 维权亮剑敢担当(上)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