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老城改造让消费环境换新颜
作者:董雅婷
图片


    ■董雅婷
  家门口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北京前门东三里河景观带附近的居民大概最有发言权。4月,桃花浪漫,杏花纯洁,迎春花明媚,郁金香热烈,柳枝随风轻摇,河道里鸭子、鸳鸯嬉戏追逐。几位老人在河畔石墩围坐下棋,低头是棋局迷阵,抬眼是绿水春花。这样的景象与很多老北京人记忆中“民房破旧,闹闹哄哄”的三里河完全不同。
  自2016年8月三里河景观改造工程启动以来,让居民住得舒心、游客玩得尽兴、老百姓消费得放心的理念深入人心。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对此地的老城改造工作予以了肯定。
新风景还原岁月
  如果打开清乾隆年间的北京地图便可发现,一条河流从前门东南角蜿蜒流向天坛北侧的金鱼池,这条曾发挥着泄洪作用的河流就是三里河。明正统年间,它的东侧一度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后来,因为河道淤积、河水断流,三里河基本废弃了,被填埋的河道上加盖起房屋,逐渐形成胡同街巷,仅存的一段河道也成了臭水沟。
  在附近住了20多年的祁大爷回忆起曾经的三里河说:“春天的时候在胡同里蹲着下棋,风一吹过来,抹一把脸全是黄沙。”
  鲜鱼口、芦草园、桥湾,这些三里河附近的地名明显带着水的痕迹。2016年8月,三里河景观项目正式启动,恢复昔日的水域成为重要内容。相关部门依据资料记载的河道进行还原,运用生物活性炭滤层、生态浮岛、曝气增氧等设计,修复出一条自循环景观河。
  为了美化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为居民保留生活记忆,三里河地区的原生态大树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树龄达数十年的原生树木共有38棵。
新措施保障消费
  前门东区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改造后更是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驻,也对消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以食为天。北京市东城区消协秘书长万海龙介绍说,毗邻三里河的鲜鱼口有35家餐饮单位,在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的共同努力下,这35家餐饮单位率先实现了明厨亮灶。为了提高经营者的认知水平,东城区消协还多次组织商家培训,学习相关规定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消费者投诉。
  2017年,鲜鱼口商会正式成立,通过行业自律减少消费纠纷成为现实。东城区消协还在鲜鱼口美食街设立了投诉站,全天候受理消费者投诉,及时处理相关纠纷。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万海龙和同事们为消费者归纳出了这片区域可能存在的消费风险,“抽奖、优惠券等揽客方式比较常见,以前也曾发生过一些类似的投诉,建议消费者货比三家,并及时索要发票”。
  视野再拓宽一点,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东城区的金字招牌,包括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南锣鼓巷等在内的11条特色街区,也是改善消费环境的重要试点。在东城区市场监管局鼓励和倡导下,11条特色街区相继成立了放心消费联盟,形成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商会参与、企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的维权体系,通过放心消费联盟微平台共享维权工作经验,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下转2版)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城改造让消费环境换新颜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