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青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连续7年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一名,仅北滘镇就出现了美的和碧桂园两家千亿元规模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个传统的岭南水乡持续焕发创新的活力和风采。如今,顺德区以“村级工业园区改造”项目为龙头,释放产业向高端发展所需空间,同时,政府在市场监督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规范、引导、服务和扶持的作用,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让群众放心地在这里创业和安居。
创新改造105个项目
顺德人凭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承担了多次历史性的改革试点任务:1993年率先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2009年9月,顺德区率先进行“大部制”、简政强镇等改革,打出一套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体制的“组合拳”;2018年9月,顺德区获批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
在新的发展阶段,顺德区面临新的问题。顺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全区120万亩土地,建设用地已经达到67万亩,远超国际警戒线,同时,382个村级工业园占全区工业用地面积70%,产出却只占工业总产值的27%;年均纳税比重不到10%。典型的高消耗、低产出,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极大制约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顺德区党委和政府经过半年调研,决定通过村级工业园改造获得高质量发展所必须的空间,确立了“政府主导、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思路,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区镇村三级层层落实责任。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工业园情况千差万别,项目推进须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顺德人再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创特例,再成先例”,在厂房搬迁补偿、用地报批、扶持经费、项目报建、产业发展、集体资产租赁管控等方面充分论证、精心策划、大胆实践,创造“单一改造主体归宗协议出让”改造模式,大幅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率,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积极性;简化审批流程,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实行“1121”行政审批改革:即一般工业项目从办理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的行政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至最短11个工作日,房建类建设项目压缩至21个工作日。
2018年至今,全区已有80个园区105个项目启动了改造,44个园区启动了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理5120亩,累计复垦复绿406亩,累计新建厂房面积155万平方米。容桂街道的细滘工业区正在发生的变化,折射出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的深远意义。该工业区目前已完成土地清拆(退)面积约950亩,并开始建设生态型、智慧型、创新型、共享型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国兴表示,改造前村集体收入约为1300万元,改造后将超过20亿元,因此,改革获得超过90%的村民投票支持。
24小时自助办证
“改革”是顺德的标签,改革也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红利。近40年来,顺德区培育了近40家规模超10亿元的民营骨干企业,涌现出包括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科龙、万和、万家乐等在内的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影响力的企业,形成家用电器、机械装备两大超两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充满活力的社会经济发展背后,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所输送的源源不断动力。顺德区党委和政府把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到了“区域竞争力”高度。
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09年大部制改革试点时合并成立,201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近年来,顺德区市场监管局通过部门联动和内部流程再造,持续优化商事程序,开办企业全流程从原来超过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把之前开办企业所需的名称预先核准、“多证合一”商事登记、补采集税务登记信息、刻章、银行开户许可压缩为2个,即企业开办和银行许可。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