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勇 本报记者 朱海
4月的井冈山,春雨如丝,薄雾如纱,花红竹翠,青山如黛。江西省井冈山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刘杨忠刚上任一年多,此时距离该市2017年2月26日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刘杨忠说:“市场监管部门服务脱贫攻坚大有可为,我们要做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优化营商环境
时光退回到2014年,那时候的井冈山,贫困发生率达13.8%。虽说大多数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富了起来,但仍有一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4月15日,记者来到井冈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市分局,恰好遇到该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邹国华正在申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得知邹国华不识字,分局局长肖东海主动接过邹国华手中的表格代为填写。不一会儿,名为“井冈山市茅坪乡客之家餐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呱呱坠地。
肖东海告诉记者,2016年2月,春节过后不久,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开始在自家干起了旅游纪念品、土特产销售、农家乐的生意。仅一个多月,就发展了八九家。但分局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所有经营户都是无证无照经营,不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肖东海当即把所有经营户召集起来,耐心宣传法律法规指导他们依法经营。在井冈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神山村村民办理证照一路绿灯。分局执法人员驱车数十公里把办照表格送到村民手中,上门入户指导村民填好表格,统一带走。执照办好后,执法人员又不辞辛苦,送到每家每户。全程没让村民们花一分钱,跑一次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井冈山市共有企业3392户,近3年来新增1762户,其中有40余户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所办;个体工商户8981户,近3年来新增3412户;农村专业合作社471户,近3年来新增142户,解决就业人口4000余人,且主要集中在种养业等适合贫困户参与的领域;家庭农场169户,直接解决就业500余人;线上电商338户,其中企业172户,个体工商户166户,基本都在从事井冈山农产品销售工作。
创新小作坊监管
在井冈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大楼,记者遇到了来此领取抽检报告的柏露乡阿哥酒厂负责人谢良建。得知记者正欲了解该市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小作坊的情况,谢良建主动接过了话茬。
谢良建说,井冈山地处大山深处,会点小手艺的农民很多,但限于自身困苦的条件,很难进行正常的企业注册登记。以他自己为例,家里祖祖辈辈都会酿米酒,但由于生活困难,每年只能酿四五百斤卖给左邻右舍,收入还不到2000元,根本没钱投入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所以一直是无证无照加工。
2017年年初,井冈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吴洪安偶然得知了这一情况,立即主动上门提供指导。根据《白酒小作坊生产管理规范》相关要求,他建议谢良建将搭建房屋进行规划改造,按要求划分出原料间、生产加工间和成品间,所生产的白酒需经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改造验收合格后,同年7月,井冈山市市场监管局给谢良建发放了营业执照和小作坊登记证。
谢良建告诉记者,领取小作坊登记证后,家里的酒酿产量翻了十多倍,不仅卖到了全市的商超、酒店,而且还注册了“井之露”商标,年收入六七万元。不仅如此,他还与附近的3户村民(其中两户是蓝卡贫困户)合作,由谢良建提供种子农资、村民出力耕种了50多亩稻田,最终所产糯米由谢良建保底保价收购。仅此一项,就可以让合作村民每年户均增收1万多元。小作坊许可证的颁发,不单使小作坊生产的产品获得了进入流通领域的通行证,更是帮助贫困户跳出小作坊的局限,为村民实现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