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京
说到荧光反应,消费者立刻就会联想到荧光增白剂,接着又会联想到穿的白衣服、用的纸巾甚至孩子的纸尿裤是不是都含有致癌的荧光剂……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荧光反应都是荧光剂造成的,也不是所有的荧光剂都有毒有害。
荧光反应没什么可怕
有消费者害怕荧光增白剂会威胁身体健康,于是就购买了据说能检测荧光增白剂的紫外线笔。结果,很多东西甚至连母乳中都照出了荧光。但很显然,这些东西并不都含有荧光增白剂,那为什么还会在紫外线笔的照射下发出荧光呢?
其实,荧光反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光导致发光”的现象,专家对此解释为:某种物质在受到激发光(可以是紫外线或者X射线)照射后,产生一种能量跃迁,进入激发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比照射光的波长更长的光。通常,产生的光的波长会进入到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通过肉眼就可以看到以往看不到的光或者影像。
能产生荧光反应的物质并非只有荧光增白剂,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虾、蟹、水母、萤火虫等动物体内,甚至人体内。
理性看待化妆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女性消费者比较担心化妆品中有荧光增白剂,尤其是面膜,甚至有不少传言称面膜能美白是因为含有荧光增白剂。其实不必为此过于担心,知名品牌的化妆品经过了严格检测,安全方面是有保证的。
我国对化妆品的管理十分严格,《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明确规定了化妆品中的禁用成分、限用物质等。此外,强制性国家标准《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GB5296.3-2008)中也规定,化妆品的标签必须真实标注产品的全部成分名称。因此,化妆品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看其标签上的成分表就可以知道了。
当看到化妆品有荧光反应时,也不一定就是其中含有荧光增白剂。比如,护肤品中常见的能产生荧光反应的成分有:甘油,水杨酸、维生素A、维生素E。所以,有的面膜有荧光反应并不是添加了荧光增白剂,很可能是维生素E产生的荧光反应。
据了解,根据国内外研究,目前尚未有确切证据表明荧光增白剂会对使用者造成急性伤害或是致癌。因此,消费者不必过度担忧其安全性,应理性看待荧光增白剂。
洗衣液中的荧光剂是安全的
荧光剂是几大类白色染料的合称,不同类型的荧光剂其安全性也不尽相同,在不同领域相关的限制也不同。消费者家中常用的衣物洗涤剂中,的确可能含有荧光剂,但是只要符合国家规定是绝对安全的。
洗衣液荧光剂实际上是一种吸收紫外光后能反射出青蓝色光线的物质,能让衣服看起来不会泛黄、暗淡,显得衣服亮白鲜艳。根据《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QB/T2953-2008)的相关行业标准,符合标准规定添加的荧光剂产品是安全的。此外,部分香皂会使用荧光增白剂用于提升香皂产品的美观度,它与香皂里其他成分或物品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依靠光学作用增加物体的亮白度。此外,洗衣液荧光剂已被使用了六七十年,国内外的科学家经过各种实验和检测,其结果都表示,洗衣液中的荧光剂安全无害,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所以,不必一谈到荧光剂就色变。只要是在正规销售场所购买的知名品牌洗涤用品,就无须过于担忧安全问题。另外,消费者在洗衣时不会放很多洗衣液,再加上多次漂洗,残留量更低。
卫生巾、纸尿裤不添加荧光增白剂
有消费者认为太白的纸张就有荧光增白剂,所以误以为卫生巾和纸尿裤的厂商会为了显白而给产品添加荧光增白剂。
但事实上,婴幼儿纸尿裤和女性卫生巾等护理用品在生产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荧光增白剂的。合格的卫生巾、纸尿裤产品一般都不含有荧光增白剂。
但有消费者在纸尿裤或卫生巾发现有荧光反应,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产品添加了荧光增白剂,而是产品的原材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的自然荧光,这种自然的荧光反应本身无毒无害。
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关于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方法”,但细究起来,有大量方法其实都是经不住推敲的伪科学。消费者应记住一个准则:相信国家标准。各品牌的产品在出厂前都会在国家标准要求下,经过一系列专业、严格的实验室检验检测。市面上大品牌、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在安全和质量方面是有保证的,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