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京
不被细菌感染、拥有健康,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于是有不少消费者选择使用可抗抑菌的个人清洁护理产品,以令自己远离细菌。但当消费者真要从众多的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中选择一款购买时,又不免心生疑问:抗抑菌产品真能抑制细菌生成或者杀死细菌吗?抑菌剂会不会使人的身体产生抗药性?又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洗净同时可持续干净
对于抗抑菌个人清洁用品,不少消费者会认为,反正洗手的时候都能通过表面活性剂和水流冲掉绝大多数细菌,没必要再使用添加了抗抑菌科技的产品了。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就此询问了舒肤佳的研究人员。据研究人员介绍,在洗手过程中,使用抗抑菌产品会同时通过两个机制来保障干净程度:一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清洁功能和水冲洗的物理性“洗掉”细菌。对于“洗掉”细菌来说,相同配方有无抗抑菌成分在清洁功效上没有显著性区别;而不同品牌、配方之间可能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含量的差别而在“洗掉”细菌上会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很多普通肥皂也可以做到洗掉细菌。二是通过产品中的抗抑菌成分让细菌快速失活。在这方面,含有抗抑菌成分的产品与普通产品相比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国标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抗抑菌产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须≥50%(溶出性)或>26%(非溶出性)。这其实也是国家对于抗抑菌液体产品注册的必须要求。此外,如果在洗手后抗抑菌成分能够在皮肤上驻留,那么这一产品不仅在清洗时能够“洗掉细菌”和“让细菌失活”,还可以在洗后的皮肤上发挥长效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从而帮助消费者“洗得更干净”,且“持续干净”。
据了解,根据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采用国标方法(GB15979)对产品抗抑菌效果进行的测试,舒肤佳纯白清香健康抑菌泡沫洗手液对代表性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制率均大于99.98%,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宝洁亚洲实验室研究发现,不含抗抑菌成分的泡沫洗手液产品则达不到这样的抑菌效果。
抑制坏细菌 不伤皮肤
对于使用抗抑菌个人清洁用品,不少消费者想用但又心怀疑虑。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更多耐药菌的产生,同样道理,过度使用抗抑菌香皂,是不是也会导致类似结果?抗抑菌个人清洁用品能否长时间使用?
据记者了解,耐药性主要发生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其原理是: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是选择性的,就是它只会作用于敏感菌株杀灭,剩下不敏感的。通常敏感的菌株占多数,不敏感的占少数,所以正常使用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但当过度使用时,敏感的菌株越来越少,不敏感的菌株会越来越多,这时就产生了耐药性。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抗生素导致细菌变得耐药,而是过度使用抗生素筛选出来了不敏感的(耐药)那部分,所以就表现出使用这些抗生素的时候出现耐药。而对于抑菌剂、防腐剂等成分,由于对微生物的灭活和抑制作用是非选择性的,则不会产生耐药性。比如70%的酒精可以用于消毒灭菌,却从来不会产生耐药性。
记者看到,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学生打喷嚏或咳嗽后使用含酒精凝胶或苯扎氯铵的洗手液洗手,学生因感染患病导致的相关缺勤降低了 20%-50%,呼吸道疾病减少 30%-50%。抗抑菌洗手液的规律使用已被证明可以减少儿童和家庭成员之间呼吸道疾病传播,降低儿童哮喘的发作几率。抗抑菌个人清洁产品被证明是有效的,同时个人清洁产品中常用的抗抑菌成分在国内外已有数十年的使用历史,并且没有任何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会破坏人体菌群的平衡。
保护健康 不伤害环境
抗抑菌产品中的有效成分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但是人们担心,抗抑菌物质会不会对自然环境有害?大量的抗抑菌产品流入下水道,最终的去向是哪里?自然水域中的藻类作为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不会受这些抗抑菌物质的影响,引发连锁反应,破坏自然生态圈的稳定?专家表示,完全不用担心,抗抑菌产品不会破坏环境。
据了解,某些人类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生物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是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基于以上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多数抑菌成分并不会参与到氮磷的富集。
据舒肤佳研究人员介绍,舒肤佳抑菌成分(吡罗克酮乙醇胺盐)通过与铁离子结合以及活性物质的吸收,99%以上在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后会被移除,因此进入地表水的浓度极低。已有的安全性测试结果显示,藻类是对该成分耐受度较高的水生生物类别。基于对已有实验证据进行的综合分析,舒肤佳抗抑菌成分对水生环境是安全的。
抗抑菌洗手液不是万能的杀菌剂,也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更不会影响环境,它只是保护人们健康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