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郁
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的一处翠绿山岭上,矗立着一座9.9米高火红色的“干”字碑,它是大梨树村从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的最佳见证。干,要重规律、求实效,不干,连总结教训的机会都没有。4月下旬以来,记者蹲点大梨树村采访,感受到“干”字精神在当地无处不在的巨大感召力。
制定五味子生产标准
今年45岁的大梨树村民刘明辉,年轻时在外地搞过运输、拉过石头,2003年回到村里种植五味子,经历几多坎坷,在干中坚持,在干中发展。现今,刘明辉成立了凤城市大梨树艺霖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五味子种植面积达800多亩,产品在国内远销安徽、四川、河北、山东等省市,部分产品还出口韩国。
毛丰杰也是大梨树村民,他2006年开始种植五味子,后通过组建家庭农场,五味子种植面积从170亩发展到450亩,收入可观。
刘明辉与毛丰杰都是大梨树村五味子种植大户。4月24日,他们在大梨树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生活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无不感谢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丰美带领村民发展五味子产业。
据记载,分布在辽宁东部山区作为药用的北五味子,素有“辽五味”之称。大梨树村从2000年春天开始发展五味子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为了将五味子产业做强做大,做出影响力,毛丰美找到质量技术部门,提出设想,准备制定五味子生产标准。
凤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洪生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原凤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度重视毛丰美的设想,多次专题研究如何帮扶大梨树村制定五味子标准,并安排专人定期到村里现场办公,派出专家深入生产基地了解五味子生长、采收情况。而后,市场监管部门从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聘请种植、农药、病虫害等方面的专家考察调研和论证,自2006年1月起相继发布了北五味子、北五味子栽培技术规程等7个辽宁地方标准,使辽宁全省为之受益。此后,凤城市市场监管部门又配合大梨树村申请成功国家级五味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获得欧盟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随着产量的增加,五味子市场价格也发生过大幅振荡,近二三年又强势反弹,前景广阔。干,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不干,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这些年种植五味子质量有保障,各地客商认可大梨树村出产的五味子,五味子产业也实现了升级换代。”刘明辉如是说。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