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干出旅游大市场
大梨树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有山地5.4万亩、耕地0.74万亩,现有22个村民组、5131人,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1%。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是凤城市有名的贫困村。
变化始自1980年。毛丰美在那一年当上村生产大队大队长后,为了让大梨树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带领大梨树村人发扬“干”字精神,修梯田、造果园、开宾馆、建市场、办企业、搞旅游,经过30多年苦干、实干、巧干,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民营经济为辅,农、工、商、旅同步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其中,由休闲农业体验区、养生文化游览区、民族村落观光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组成了大梨树景区。大梨树村以及景区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2018年,大梨树村社会总产值15.5亿元,集体总资产超过5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
年逾7旬的王淑兰,是最早跟着毛丰美创业的大梨树村村民之一,也是一名老党员。2009年,王淑兰家在大梨树村临街开了一间小酒厂,诚实守信经营,至今没有亏损过。凤城市市场监管部门要在大梨树村临街挂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投诉电话牌,王淑兰欣然应允钉在自家门市的门楣上。她说:“我们经营从来不骗游客,绝对货真价实,挂上这个投诉电话牌,更方便消费者监督。”
大梨树景区的门票上也印着投诉电话,记者找到负责接听电话并处理消费者投诉的大梨树景区工作人员于弘阳。于弘阳对记者说,除了设立投诉电话,接待消费者投诉,还在警务室设置一处矛盾调解室,派有两名专职人员负责接待处理包括消费纠纷在内的各类纠纷。“我们景区对经营户更了解,双方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事半功倍”。近年来,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景区经营规范,负责处理投诉的景区工作人员将更多时间用于宣传消费维权常识,引导经营户诚信经营,消费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梨树发展旅游经济,凤城市市场监管局本着服务第一的原则,主动到现场为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督促业户办理健康证,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查。”凤城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姚洪生说,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提前介入,强化主体责任,加强事前防范,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对重大节日、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强食品监督抽检,现场或驻点严格监督食品制作流程、餐具消毒等各个环节,保障景区的食品安全。凤城市消费者组织也积极发挥作用,在景区广泛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维权,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开启二次创业
2014年,65岁的毛丰美因病去世后,大梨树村新一届党委继续以“干”字精神开启了“二次创业”。
大梨树村现任党委书记毛正新告诉记者,村里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展示园和葡萄城项目全面竣工,设施农业示范作用加强,园内果蔬和花卉品种更加丰富,大樱桃栽植项目逐步进入盛果期,经济效益实现较大提升;五味子和蓝莓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以影视城为基地,大量引进和充实民俗文化元素,开展剪纸、绘画、陶艺等一批文化展示项目,每年都有多部电影或电视剧在此拍摄;毛丰美纪念馆(原村史展览馆)被确定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梨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特别是近两年来,大梨树旅游区年均接待游客数量猛增。
凤城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大力支持大梨树景区健康经济、休闲经济等新业态经济的发展,发挥在政策、准入方面的职能优势,优化审批手续靠前对接,主动融入景区新项目,为重点扶持项目审批开设绿色通道,用足用好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引导。
大梨树村发展全域旅游,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无论是青年点酒店的艺术演出还是旅游向导,以及大棚葡萄、大樱桃等水果的种植、采摘,都由本村村民自己干。大梨树村村民崔希玲对记者说:“在自己村里上班,剪枝养护大棚果木,为游客采摘提供服务,全年都有活儿,每个月能有200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感觉生活很幸福。”
今年28岁的刘天阳也是大梨树村人,他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后原本留在武汉工作,2015年返回凤城工作,2017年应聘到大梨树村,现负责位于大梨树村的全国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项目等工作。作为家中独子,刘天阳为回到自己家乡工作感到很满足。记者了解到,不止刘天阳,还有一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来到大梨树村工作,他们为大梨树村的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凤城市市委书记李友在与记者座谈时表示,凤城市倡导践行“干”字精神,要使之成为凤城的城市精神。凤城以往的壮丽是奋斗出来的,在未来的时间里仍要靠奋斗续写壮丽新时代,将大梨树“干”字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