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小铅笔绘出“亿元村”
作者:刘传江


    (上接1版)
培育新型业态
  富裕了的元宝村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施永平告诉记者,元宝村自2009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后,按照50年不落后的建设标准,新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致力于工业园区、现代化农业园区、土改文化园区和新农村示范园区建设,用了10年时间将万亩荒山打造成了集经济林、观赏林、教学林为一体的生态林,涵盖东北能种植的所有树种,给元宝村后代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他们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旱改水田由原来的500亩发展到6000亩,用10年时间试验成功种植“稻花香2号”2000亩,注册了“村镇香”商标,2018年新建了日产100吨的大米加工厂,实现产销一条龙。
  “土改文化一直是元宝人用心珍藏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在老支书张宝金的心里,有“土改第一村”这张金名片,依托土改品牌优势、优良生态资源和特有民俗文化,红色旅游、特色旅游必将带动元宝村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制定了《元宝村旅游总体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设了《暴风骤雨》纪念馆、荷花池、元宝山等六大景区,打造了“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成为国家3A级景区,哈尔滨市红色旅游重点建设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
  记者看到,去年开始投资建设的占地7400平方米的土改文化园二期工程已初具规模,增建了土改风情一条街,还原昔日“元茂屯”中韩老六大院等历史旧貌。规划中的旅游宾馆等项目建成后,将构建集游览、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成为元宝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发展铅笔工业、绿色农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同时,通过铅笔工艺体验、登山垂钓休闲中心、蔬菜采摘农家餐饮、广场公园娱乐养老、红色教育旅游观光民宿等形式,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休闲、体验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元宝村,是该村新的发展目标。谈到经济融合发展,张宝金信心满满:“尽管受资金、人才、地域、管理等条件制约,农业与红色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尚未完全形成,但我们会找到破解办法。”
打造品牌效应
  目前,元宝村有各类经济主体129家,其中个体工商户88家、企业25家、农村合作社16家。尚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斌告诉记者,元宝村是尚志市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近几年来,为助力元宝村经济发展,该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在年检年报中,该局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年检年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鼎力相助。
  该局商标广告股股长姜明奎介绍说,农民发展实体经济品牌意识并不是很强,市场监管部门便主动上门宣传指导,依托商标品牌指导站,积极为企业提供商标查询服务,尽量让企业少跑腿,同时,先后指导元宝村办理了“村镇香”“土改稻花”大米注册商标和“元宝”注册商标,指导元宝村使用“尚志红树莓”“尚志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品牌的成功注册使得元宝村生产的大米品牌价值得以提升,增加了大米的附加值,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018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令王斌印象深刻,元宝村富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打算创建自己的大米品牌,企业想在春节前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并在春节销售旺季进行销售。不巧的是,这项许可审批权限在哈尔滨市,而且合作社生产加工场地、食品生产许可等各项“软件”“硬件”都达不到办理许可的要求。尚志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并积极与哈尔滨市局沟通协调。为加快进程,避免走弯路,该局采取上门服务,派专业人员现场业务指导,从流程设计、厂区布局、发证检验、材料申报、现场核查、后期整改等进行全程服务,终于在春节前办下了相关手续,确保企业赶上了春节这一大米销售旺季。在帮扶过程中,该局得知企业用于结算的100吨地中衡(地中衡是可将汽车、马车等和所载货物一同称重的杠杆秤,记者注)因未检定而无法使用,工作人员积极协调检测检验中心,第一时间对地中衡进行检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改革开放40年来,元宝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昔日的“光腚屯”成了“中国铅笔之乡”。未来,元宝村将继续靠奋斗续写壮丽新时代,续写“亿元村”传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规直打传】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铅笔绘出“亿元村”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