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电子烟生产流通将有标准可循
作者:孟刚
图片


    图:谁来监管电子烟? 朱慧卿/图
■本报记者 孟刚
  电子烟渐成一种时尚畅销品。但由于目前还缺乏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电商销售的易达性,我国电子烟产品鱼龙混杂的现象不可避免。近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获悉,2017年10月下达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已进入“正在批准”阶段,标准将对电子烟的各种成分进行技术评估并规定限值。按项目周期24个月推算,《电子烟》国家标准或将于年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如国标发布,电子烟生产流通将有标准可遵循,摆脱野蛮生长的现状。
标准正在审批
  记者查阅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获悉,《电子烟》《电子烟液 烟碱、丙二醇和丙三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2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于2017年10月11日下达,项目进度分为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六个阶段,目前项目状态显示为“正在批准”,距离项目结束还有4个月。按标准的制订周期,24个月内将由国标委批准通过,届时中国电子烟生产流通将依据国家标准要求执行。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项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国家烟草专卖局。新国标的送审稿,在产品设计、生产、包装等环节对电子烟产品进行了详细规范。
  目前可以查询到的文件显示,《电子烟》国家标准共有七章,其中“技术要求”和“包装、标识、说明书”两章为强制性,其余术语和定义、实验方法、贮存和运输等章节为推荐性。
  根据文件的要求,电子烟标准将限定烟碱的纯度应不低于99%,电子烟烟液中的烟碱浓度应不高于20mg/mL;烟草不应霉变、腐败;允许使用的添加剂119种;另外对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量以及4种烟草特有亚硝胺总量都进行了限定。
业内表示欢迎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各类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较强,电子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可能存在烟油泄露、劣质电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质量安全隐患。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获取的政策信息来看,国家标准的出台,对电子烟行业是一大利好,意味着电子烟厂商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上不能再随心所欲,同时还要在具体参数上符合标准。
  灵犀电子烟CEO章晋源表示:“有标准是好事情,对于有决心做品牌、做长期商业模式的公司来说是利好,我们欢迎监管。”
  梵高电子烟市场总监李振也指出,标准即将出台对于电子烟行业来说,特别是以研发为主的电子烟公司并非坏事,这将加快行业规范,利好具备研发技术和生产规范化的企业。
  “国家标准出台说明电子烟获得‘准生证’,在生产和流通上由‘三无产品’成为标准化产品。”北京海曼普公司总经理余磊说。
  同样,电子烟公司深圳锐丽创负责人伍鹏飞也认为,国家标准一出来就标志着电子烟产品合法化,对加大行业规范有正面作用。“之前有些厂家把尼古丁含量做到30毫克甚至50毫克,没有人能管,现在有含量限制了,这样就相对安全了。”
  伍鹏飞还认为,如标准出台,厂商就不能再玩噱头。以电子烟的口味为例,有些厂家为了标新立异,声称在电子烟油中添加了人参,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如果行业标准正式发布,电子烟的口味就只能按照规范目录生产。
  铂岚电子烟创始人孙海铭表示,如电子烟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就在生产、研发、销售等各方面有了规范,行业门槛大大提高,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会有被处理下架的风险。
规范营销宣传
  在具体效力上,电子烟国家标准属行业规范,并非法律。电子烟行业究竟该归属哪个政府部门监管,则是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很多电商都在经营范围增加了“电子烟”一项,但这并不违规,因为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电子烟不在其规定的烟草专卖品种类之中,不属于烟草制品,也不是医药产品,所以尚没有部门出台针对电子烟生产及销售的具体监管和限制法律法规。
  余磊表示,目前我国对电子烟行业的监管处于空白期。从构造来说,电池属于消费电器,烟油涉及食品,烟弹具备烟草功能却不是烟草。电子烟既不属于电子消费品,也没有被纳入医疗、烟草监管。
  伍鹏飞认为,从电子烟国家标准的起草过程来看,电子烟纳入国家烟草专卖局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标准的归口单位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参与制定过程的专家大部分是烟草专家,整个体系还是参照香烟的体系。不过,目前尚未官宣。
  资料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烟通常会被政府分为两类。医疗器械产品和烟草制品是国际上对电子烟的主流分类,另外还有少部分国家将电子烟划为快消品。余磊认为,由卫生部门管理健康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监督生产和流通,这是比较合理的状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控烟人士表示:“标准除了要对有毒物质限制外,还期待对商家的营销宣传做出限定。现在很多商家在宣传中赋予了电子烟很多功能,比如宣扬无毒无害或者戒烟功能,但大部分电子烟含有尼古丁,无毒无害的说法很容易误导青少年使用并染上烟瘾。”
  李振表示,电子烟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往往是时尚、年轻,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电子烟是用来戒烟的产品。其实这是外界对电子烟的误解,实际上它的受众群体是真正的烟民。首先,没有任何研究表明,电子烟可以起到戒烟的效果;其次,电子烟是一种定位“减害”的产品,不能做电子烟能戒烟或无害之类的宣传。如果非烟民使用电子烟,其实会增加身体负担。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食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子烟生产流通将有标准可循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