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随着夜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24小时便利店也越来越多。
■王小月 文/摄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外地实习,一个人住在宿舍,每天零点都会与同事一起去24小时便利店买个热狗或者酸奶。有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雨,突然发现独自在异乡找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觉得这个明亮的便利店就是一个家。”网友H瑜分享了自己和24小时便利店的故事。
当白天的喧嚣褪去,夜深人静时,不打烊的24小时便利店亮起的灯光,照亮着城市夜归人孤独的心。
随着政策扶持及夜间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城市里的24小时便利店也越来越多。
24小时便利店满足消费需求
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新商业活力被不断激发。
中小商户在夜间迎来生意的又一个高峰,不打烊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在深夜值守,形形色色在夜间为生活努力的人们……“夜间经济”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80后、90后的年轻人似乎更习惯于在夜间娱乐、消费,而24小时便利店,是夜间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从1992年日本老牌便利店7-11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的外资、本土便利店遍地开花,中国的便利店行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罗森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便利店之一,于1996年率先落户上海。谈及近年来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罗森便利店北京地区负责人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近几年北京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迎来了便利店的快速发展期,如全时、便利蜂等内资便利店,在资本推动下都在迅速拓展。另外线上企业落地线下,京东、天猫、苏宁相继加入便利店行业,店铺数量快速增长。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洗礼,便利店企业发展又趋于稳步发展中,但目前便利店行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整体行业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行业增速达到19%,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5300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增长约7%。
罗森负责人表示,近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的工作通知》,相信会给便利店行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夜间经济推动更多便利店不打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由于中国南北跨度较大,受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24小时营业便利店的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南北方24小时便利店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南方地区城市的24小时便利店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地区。
从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为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上海出台“夜游经济十条”,济南推出“十个一百”夜游项目,北京推出“夜间经济十三条举措”。
北京相关部门明确指出,鼓励夜间延时经营。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加大24小时便利店建设布局。鼓励商场、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在店庆日、节假日期间开展“不打烊”等晚间促销活动。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一直鼓励24小时便利店的开设,截至2019年1月,西城区共有便利店、超市900家左右,其中实现24小时连锁的有近150家。
对于不少上班族而言,24小时便利店,全天候提供面包熟食、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甚至是日用杂货,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求,更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在北京工作的马静表示,近几年北京便利店明显增多,晚上下班回家可以在小区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买些便当或者面包、牛奶等,十分方便。
随着消费者对便利店的需求与日俱增,各大便利店企业纷纷加快开店速度。“罗森每年都在不断加快开店速度,但由于北京房租过高,前几年开在楼内的非24小时店铺比较多。今年在选店时,优先选择了路边店铺,增加了24小时经营店铺的数量,以此配合夜间经济发展。”罗森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随着国内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介入便利店行业并挑战传统的商业模式,引入了移动支付、人脸识别、无人店等创新模式,行业内各企业正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挖掘新机会。
虽然2017年大量出现的各类无人便利店早已风光不再,但不得不承认,无人便利店加速了传统便利店的智能化进程。《中国消费者报》在便利蜂北京阳光花园店看到,店内可支持人工和自助结账两种方式。来店内购物的以年轻消费者居多,且多选择自助方式。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便利店解决了生鲜食品问题,部分便利店也可以搭载处方药,便利店拥有更快发展的可能性。相对于以往不少无人便利店都是玩概念、吸引风投,现在无人零售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实际应用。“无人与有人的结合,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在夜间消费者较少,能够使用无人支付的方式支付,使得便利店成本大大降低。”
便利店借力扩大服务半径
德勤中国发布的《便利店业态发展分析》显示,有80%的顾客因为便利店距离近而选择便利店进行购物,59%的顾客选择便利店是因为其营业时间更长。
很明显,便利店主要服务于步行10分钟可到的客户群体,主要满足工作间隙或者移动途中的碎片化消费需求。
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购物。便利店SKU丰富,鲜食、日用品一应俱全;外卖平台在配送、网点等方面拥有优势。便利店与外卖平台合作,无疑扩大了服务半径,也增加了用户黏性。
早在2016年,部分城市7-11门店就与美团外卖合作,开通外卖服务,对于便利店内销售较好的热餐、好炖等产品,消费者可在下单时提出加热要求,门店会进行加热处理后再配送;一些冷藏冷冻食品也会与冰袋一起配送到客人手中,确保配送温度。
2018年,饿了么陆续与各便利店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各自在配送、网点等优势,提升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及在各自行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而便利蜂则通过自营外卖配送业务,为顾客提供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30分钟送货上门服务,同时还与同城速递闪送合作,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目前夜间销售占比不足20%,下午时段与夜间销售的提升,一直是销售鲜食的外资便利店的课题之一。晚间备货过多,很可能带来较多报废损失。将来罗森将结合会员体系,进一步提高夜间销售的同时,尝试降低过期食品废弃的数量。”罗森上述负责人表示。
罗森方面表示,目前也在积极导入更多符合夜间消费的商品,如小海鲜、小龙虾等夜宵食品,配合搭载外卖平台,提高了部分店铺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