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制图
■本报记者 孟刚
全民健身守好健康关口,让每个人至少有一项运动爱好……作为15个专项行动之一的全民健身行动,鲜明地突出了运动对于健康的促进作用。但也应看到,全民健身的具体落实还有待加强,时下仍有一些人没有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紧迫性,一些地方经常出现健身场所设施不配套的现象。专家认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打好“组合拳”,一方面要形成全民科学健身的组织网络,另一方面要坚持在硬件方面抓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供给,不断释放健康中国新动能。
成年人经常锻炼比例不高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健康的60%以上的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手段。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表示,经过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努力,目前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投入不断加大,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增加,健身指导更加科学,赛事活动也更加丰富,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更加便利。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多数居民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科学性还不够。”郎维说。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年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不容乐观,多数居民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运动锻炼的科学性不够
据了解,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全民健身行动鼓励每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1项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
全民健身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怎样才算是科学运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表示,运动是有科学性的,要遵循生命的基本规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基本规律。现在关于运动有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盲目运动、过量运动论,另一个是运动无用论。盲目运动指的是怎么动都行,认为爬楼梯、爬山、做俯卧撑等都是运动,认为走的步数越多越好。“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运动需要适度,比如人体关节里有白色的软骨,软骨没有血管,通过运动可以把里面的废物给挤压出去。微观来讲,运动不但对软骨、对内脏有好处,呼吸的时候还可以通过隔肌推动胃肠的蠕动,促进代谢。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每个环节都有帮助、促进的作用,而过度运动可能会损伤软骨、韧带、肌肉。所以运动一定要科学,运动过度论、不足论都是有害的。”
全民健身行动还对健康成年人、老年人、单纯性肥胖患者以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分别给出身体活动指导建议。行动指出,鼓励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者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动,达到每天6000-10000步的身体活动量;老年人运动提倡量力而行,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预防跌倒;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建议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
体育设施需进一步开放
由国务院签署下发的《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法》对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早有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条例》下发后,各地陆续对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多数地方,这项规定叫得响、做得少,能长期坚持的就更少了。
郎维表示,现在公共体育场地的开放基本上大面积实现了,但是个别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完全开放,特别是学校有不开放的现象,而且不是个别案例。“国家体育总局也召开过一些现场会,有的地区学校设施开放达到了100%,有的地区为70%-80%,有的地区可能更低一些。这里面存在几种情况,一是产权问题,二是场地设施管理权限问题,三是涉及到安全风险问题,比如有的场地设施开放了,由于场地设施问题,或者由于健身者自身的问题,造成一些意外伤害事故,涉及到的法律纠纷很繁琐,很多学校为了避免这些就没有开放。此外,有的学校考虑到人员不够、管理难度大,包括运营成本的加大就不开放。”郎维介绍说。
针对这些问题,全民健身行动提出了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的主要举措,特别是提到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问题。
行动提到,在体育设施方面,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持续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了实现这些规划,一是要政府主导,现在政府极力主导学校体育场馆和所有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二是各部门协同,实现现有存量场馆的开放和新场地的建设问题。三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企业、社团、各个媒体单位,大家共同努力,促进和督促场馆的有效利用。”郎维表示。
行动也提到,将通过完善财政补助、服务收费、社会参与管理运营、安全保障等措施,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管理运营体育场地设施。
郎维还介绍说:“因为我们场馆本来就少,和发达国家比,我国人均场馆设施面积是落后的。尽管少,但要尽量提高使用效率,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的需求,这确实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很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