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2009年4月,中国计量院和PTB首次签署两国国家计量院之间的合作协议,在多个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例如,中国计量院建立了与PTB之间时间频率的链接,并通过PTB进入欧亚时间频率比对网络,开展卫星双向时间频率比对。这使得中国计量院的铯喷泉钟能够顺利加入国际原子时(TAI)合作,为国际标准时间贡献权重;为应对国际单位制“千克”的重新定义,中国计量院与PTB合作开展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测量项目中硅球的直径及其氧化膜厚度的测量研究等。
现在,中国计量院已经成为PTB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的形态已经转变为在同等科研水平下的平等互利合作。
C-反应蛋白(CRP)既是一种炎症的标志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志物。“同位素标记全蛋白新型内标技术”是目前复杂基体中蛋白质定量的最前沿技术。PTB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与PTB不同,中国计量院在蛋白质定量方面采用的是蛋白磁珠富集技术,并成功研制了C-反应蛋白国家一级标准物质。PTB的安德烈·亨利翁博士和克里斯蒂安·阿尔瑟尼博士对此技术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双方决定对两种定值方法进行横向比较。
2018年,中国计量院化学所宋德伟研究员在PTB进行了3个月的合作研究,这也是双方首次在蛋白质大分子领域开展合作。最终,PTB决定在此后测定工作中采用中国计量院的C-反应蛋白标准物质。
明天:开创中德计量合作新时代
2018年7月,中德政府发表“为构建更美好世界做负责任伙伴”联合声明,其中确认“双方同意落实两国政府多年来签署的关于计量领域合作协议”,将中德计量合作提升到两国政府层面,纳入两国关系大局。
40年春华秋实,中德计量合作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两国计量科技交流,也带动和促进了两国科技创新、经济贸易往来。可以说,德国工业在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国计量标准之间的协调和互认。
2001年11月,中德签署计量器具型式试验报告相互承认协议。在互认协议框架下,共完成近百家外国和国内企业的计量器具型式审查换证的互认工作,简化了两国型式批准手续,避免了重复试验,降低了双方产品进入对方国家的制造成本,促进了两国计量器具的贸易便利。
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SITIIAS)的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站(NEPSI)与PTB共同开展市场准入的本地化检测和认证服务。SITIIAS/NEPSI每年采信PTB的检测结果,出具上百张防爆合格证书,已为上百家欧洲企业提供了认证服务。2003年11月,PTB基于SITIIAS/NEPSI的检测结果,首次为中国企业——华荣防爆有限公司的七大系列产品签署了ATEX防爆证书,支持了加油机、安全栅、防爆灯、电磁阀、伴热系统、电控装置等诸多中国防爆设备的出口。
据统计,2018年中德两国的贸易额上升到了近2000亿欧元。计量作为质量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在贸易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未来,中德双方将加强在法制计量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双边计量互认,推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制度(OIML-CS)的实施,更好地服务两国贸易往来。
在今年的“世界计量日”,新的国际单位制(SI)正式生效实施。过去几年中,中国计量院和PTB在SI重新定义方面的合作为国际计量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新的SI,计量将有新的内容、新的创新、新的突破,量子计量、纳米计量、新材料计量、生物和生命科学计量、数字化和大数据等也将成为中德计量合作的“新引擎”,给未来的合作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
面对日益复杂的计量挑战,期待中德计量开启合作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