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建新
不久前北京市民高女士喜迎二宝,但令她笑不出来的是,根据新生儿足跟血的基因检测,二宝有遗传性耳聋基因,虽然不影响孩子的听力,但未来要选择非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结婚伴侣,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新生儿疾病筛查非常重要,早发现才能早治疗。”高女士如此告诉本报记者。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之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再次提出,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综合防治新生儿缺陷
与高女士不同,山东省青岛市的朱女士很无奈,今年5岁的儿子因为出生后发现尿道下裂,2岁开始先后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做了两次手术。尽管目前小便及未来生育都没有障碍,但孩子的生殖器比同龄小朋友要小一些,朱女士正在考虑是否进一步治疗。“儿子一生下来,接生的医生也懵了,他们很少见到这种情况。”朱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面对孩子的出生缺陷,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医院并没有太多经验和案例。
“出生缺陷主要指婴儿在出生前发生的生理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是流产、死胎、婴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婴儿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秦耕介绍说。
据监测,目前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其他22种重点聚焦的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病率都在大幅度下降。比如2017年,全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为万分之1.52,与2000年相比,下降幅度达87.29%。
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加上工作压力、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生缺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妇幼健康行动促进计划把出生缺陷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全力推进。
此次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均达到98%及以上。“出生缺陷的病种很多,成因也很复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应对。”秦耕介绍,目前的三级防治策略包括:广泛开展一级预防,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推进二级预防,针对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推广适宜的技术;全面落实三级预防,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深入实施新生儿心脏病筛查和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进一步扩大先天性结构畸形和一些遗传代谢病的患儿救助,进一步完善救助服务和管理网络,同时推动将更多的重大出生缺陷病种纳入到大病专项救治范围,助力健康扶贫工作。
缓解儿科供需矛盾
“儿童急诊不急”是近年来家长们抱怨的重点问题。2018年“甲流”肆意横行期间,本报记者亲历儿科急诊人满为患的场面,无论医院还是家长“想急也急不了”。由于患儿数量较多,医生有限,场地狭小,且不说三甲医院,就是基层医院的就诊量也大增,孩子发高烧,“半夜挂急诊,清晨才看上”也是无奈之举。
“很多孩子都去过北京儿童医院或者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医院场地比较小,非常拥挤,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模式。”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陈博文表示。
“儿科是我国医疗服务中供需矛盾相对紧张的领域,国家确实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陈博文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介绍,为了方便患儿就诊,首都儿研所着手内部挖潜。其中“指尖就医”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不仅在网络挂号方面十分便利,还在智能导诊、智能报到、分时候诊、赴诊、药品配送、查询检查结果等方面也争取实现“一指通”,患儿家长可以根据手机APP提供的信息,用很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值得借鉴的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首都儿研所通过儿科医联体、对口扶贫和远程医疗的形式开展工作。针对很多综合医院的儿科力量相对较弱,首都儿研所横向跟其他三级甲等医院儿科进行合作。例如,北京同仁医院的新生儿内科相对比较弱,首都儿研所就派新生儿内科的主任过去,帮助他们提升服务能力。其还纵向延伸到社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的医疗机构,深入合作,加强儿童保健力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医联体,在临床带教、质量控制、进修培训、联合发展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横纵结合提升医疗机构儿科诊疗能力。
虽然首都儿研所的做法为各地医院提供了一个参考,但由于人口结构改变、二胎政策和育儿意识的提升,儿科医疗的需求不断升温,儿科医生“缺口”问题凸显。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7月26日发布的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拥有儿科医师23万名,每千名儿童拥有0.92名儿科医生。我国共有儿童医院228家,开设儿科的综合医院2万余家,每千名儿童床位数为2.22张。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倪鑫表示:“我国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不断丰富,儿童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尽管离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千名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5人的标准还有差距,但我国儿童医疗供需矛盾近年有了明显缓解。”
加强妇女“两癌”防治
在宫颈癌疫苗火遍各个医院之时,不到40岁的湖北省洪湖市老湾乡村民刘女士,因近期查出患有宫颈癌发现较晚而不得不将子宫切除。刘女士表示,她之前并没有做过任何宫颈癌筛查。宫颈癌、乳腺癌仍旧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
“目前,宫颈癌筛查覆盖全国2118个县,乳腺癌筛查覆盖全国1651个县。这些年来,虽然国际社会逐步在关注宫颈癌防治,推动消除宫颈癌,但我国‘两癌’发生率还是在逐步上升,形势不容乐观。”秦耕介绍说。
这次健康中国行动之妇幼健康行动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后要注重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建立多元、立体的“两癌”防治体系,多方合作,形成合力;三是以农村为重点,逐步扩大“两癌”筛查覆盖面,进一步实现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的预期目标。
目前,全国21个省区市“两癌”筛查工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农村地区,包括脱贫攻坚战的贫困地区,有13个省区市“两癌”筛查工作已经覆盖城乡。未来,健康中国目标为,到2022年“两癌”筛查覆盖80%的县,到2030年覆盖90%的县。
秦耕强调,妇幼健康服务将继续坚持“大妇幼、大健康”理念,坚持和发展“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发展道路,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核心,为妇女儿童提供连续、综合、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服务有效衔接,实现对妇女儿童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和保障。